本報記者 段昱
冬日時節,從航拍視角飛越徐州泉山,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這方土地的魅力——
財富廣場、新都商業廣場、萬科淮海天地……一座座樓宇在空中作畫,勾勒出優美的天際線。隨著一幅繁華都市的畫卷在城市上空鋪陳,泉山的發展早已日新月異。
樓宇,現代都市的象征,不僅裝點著一座城,更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泉山區努力打破要素制約,把樓宇作為承載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的重要載體,上百座樓宇正向上聚力、拔節生長。
存量時代下,樓宇發展何處去,破局之道何處尋?讓我們換個角度,從空中俯瞰泉山,探尋其樓宇向上生長的秘訣。
秘訣之一:集聚特色,樓宇發展“各施所長”
伴隨紅綠燈交替閃爍,路上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冬日清晨,在繁忙的淮海西路上,喧鬧聲逐漸喚醒沉睡的城市。
“維修人員抓緊來B座一樓,更換下這里損壞的地磚。”在位于淮海西路的新都商業廣場內,這里已熱鬧起來,大廈相關負責人史峻昊早早趕到,協調起樓內一天的運轉。
用空間增效益,位于城市中心的樓宇如何持續發展?在一棟樓的成長過程中,或許可以找一找答案。
回顧幾年前,新都商業廣場憑借著優越的區位優勢,剛一躍出就拿了個漂亮的“起始分”。
區位優勢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帶來人氣,但想要長久保持,還需在招商、服務等方面的持續發力。
“立足優勢形成自身特色,成為我們不斷向上發展的‘加分項’。”樓宇運營方徐州天恒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博說。
按照“一樓一特色”發展思路,近年來,永安街道將新都商業廣場作為標桿樓宇培育對象,與樓宇運營方密切協作,著力提升招商服務質效。
餐飲、零售、健身、攝影……走進新都商業廣場,這里儼然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中心。按照“重體驗、輕零售”思路布局,以周邊社區居民、寫字樓辦公人群為主要服務客群,新都商業廣場著力打造有品質的社區服務性商業綜合體。
“企業缺資金,幫忙找資金;企業缺人才,幫忙找人才”。商辦協同也成為大樓特色。“對于寫字樓,我們明確醫藥健康、科技服務的發展定位,用發展的眼光關注幫助進駐的樓宇企業,為他們提供孵化支持?!惫┙榻B。
如今的新都商業廣場人氣旺盛、活力十足,招引商業品牌超50個,寫字樓進駐企業50余家,2023年樓宇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成為徐州西部城區的地標性樓宇。
秘訣之二:盤活資源,樓宇服務“如沐春風”
“前腳企業剛搬走,很快就有新入駐的!”位于泰山街道的大通大廈內,大廈開發方徐州同豐建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孫敦齊拿出一本冊子,上面登記了不少有意向進駐大廈的企業信息,“只要大廈有空置和他們聯系,不愁租不出去?!?/p>
對于樓宇發展來說,位于市中心等交通便利區域,往往具有更大的價值和吸引力,但對于區位優勢不明顯的大通大廈來說,為何不愁入駐問題?
樓宇企業入駐火熱的背后,大通大廈也有著自己的成長路子。
大通大廈建設時間較為久遠,原有設施設備老舊,為改善樓宇品質,改造電路、更換電梯、加強配套……大廈面貌逐漸煥然一新,企業紛紛慕名而來。
“翻修老舊樓宇只是盤活資產的第一步,要讓老舊樓宇能火下去還是要做好服務,沒有別的?!贝髲B物業方徐州康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忠銀說。
不斷改進的樓宇管理和服務方式,讓這里形成了政府、企業、物業合作治理的樓宇社區服務模式。
“街道樓宇專班和物業經?;ネㄓ袩o,制定精準招商政策,引入包括娃哈哈等31家優質企業,涵蓋金融、科技、貿易等多個領域,大廈稅收貢獻度節節攀升?!碧┥浇值罉怯顚0喙ぷ魅藛T介紹。
在大廈三樓,徐州豐蜜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熱火朝天地裝修中,自從去年底租下了大廈1500平方米面積后,企業最近又擴建了300平方米用于新媒體運營。
“我們是一家電商公司,這里服務好,租金也不貴,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很理想的辦公場地?!毙熘葚S蜜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子銘說。
大通大廈是泉山區推進老舊樓宇新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泉山區實施樓宇更新行動,優化樓宇功能品質。推進一批老舊樓宇改造項目,盤活了一批長期閑置、定位模糊的樓盤培育新興業態,讓重點樓宇成為新地標、老舊樓宇煥發新生機。
秘訣之三:賦能合作,樓宇品質“節節攀升”
目前,樓宇經濟已經邁入“空間+產業+運營”的3.0階段,推動政府和樓宇運營商彼此賦能合作,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生態成為關鍵。
在七里溝街道,這里正通過引進優質第三方打造產業園,著力打造“園中園”的特色亮點。
9月5日,七里溝街道與浙江頤高新經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徐州(泉山)數字經濟·跨貿產業園合作項目,園區發展方向為數字經濟、科技服務和跨境貿易。
企業從簽約到裝修入駐,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斑@里臨近迎賓大道,位置優勢不言而喻,同時七里溝街道載體優良、營商服務優越,各方面的暖心服務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浙江頤高集團徐州基地負責人張峰碩表示。
徐州(泉山)數字經濟·跨貿產業園面積約18000平方米,是七里溝街道重點推進“2+1+N”的“樓宇+街區+園區”模式而打造的特色產業園,為泉山打造主題樓宇又添一抹新亮色。
泉山區始終把發展樓宇經濟作為壯大城區經濟的重要抓手,堅持向上生長、向云發力、向新而行。今年以來,按照“1234”發展思路狠抓樓宇經濟工作,建專班、出政策、興樓宇,樓宇經濟穩中有升。1-11月全區樓宇稅收同口徑完成11.93億元,同比增長11.7%,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樓一洞天,樓樓有亮點。每走進一棟樓宇,都能從小切口透視一座城市發展的經濟活力。在泉山,隨著一棟棟高品質樓宇正煥發勃勃生機,也必將激發出泉山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