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千強鎮”排名第49位、全國鎮域高質量排名第45位的工業強鎮,常州遙觀鎮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卓越的現代產業活力,繪就了一幅“工業名鎮、生態新城、活力遙觀”的生動圖景。
遙觀鎮狠抓產業發展,深耕實體經濟,工業基礎不斷夯實;統籌推進新城建設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不斷深化;堅持“普惠民生”與“文旅融合”齊頭并進,“遙享+”系列活動有聲有色。在新的時代浪潮中,遙觀鎮乘風破浪,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融工業之魂:“硬實力”越來越強
作為傳統工業強鎮,遙觀鎮緊扣新能源之都建設,圍繞常州經開區“四特三新三潛”產業定位,全力以赴抓項目,在鞏固“基本盤”的同時培育新質生產力,“硬實力”越來越強。
2024年,遙觀鎮超30億元產業項目招引在全區率先破局,超億元項目招引13個,總投資175.2億元的27個重點項目加速推進。昊升電機擴產等13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宏匯合渦輪增壓器等11個項目竣工投運。長海、中車、新譽3個項目入選年度省重大項目,數量占全區60%,年度投資量占全區70%以上,創歷史新高。
在大明路東側、留道路南側,中車大功率行星傳動系統一期風電聯合主體廠房已基本完工,大型設備陸續安裝調試。“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中車戚墅堰所正著力將風電裝備打造為第二張名片,將機械傳動和金屬材料領域的核心技術延伸至風力發電、礦山機械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推動清潔能源裝備實現全面先進、全鏈領先。”項目副總指揮徐曉明說。
作為全市首批、全區首個智能制造示范區,遙觀鎮縱深推進“智改數轉”賦能工程,宋劍湖創新智慧港、東方環保科技產業園工業廢水“綠島”項目、新華昌總部、運河智創灣、光電科技港等項目拔地而起,吸引一批智能制造、戰略新材料領域的企業落戶。目前,宋劍湖創新智慧港一期、二期17棟廠房全面竣工,表面處理循環產業園一期主體封頂,運河智創灣一期驗收在即,新華昌總部成功交付,一批現代化產業園實景生動呈現。
在廣電路與今創路交界處,宋劍湖創新智慧港標準化廠房灰白相間,初具規模。區資規部門規劃先行,實施綜合片區開發。宋劍湖創新智慧港規劃總面積約41萬平方米,分三期開發,以智能通訊產業為主要特色,騰退園區內民房和低效企業,發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主導產業。“宋劍湖創新智慧港項目一期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簽約了幾十家新材料、智能制造、半導體等企業,均為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瞪羚等科技型企業。”園區項目招商經理蒲藍說。
作為全市首批近零碳園區試點,宋劍湖光電科技港加大綠色投入,建設微電網系統,將分布式能源整合儲存、靈活調配,預計平均每天削峰填谷電量約1.3萬千瓦時。“幾個月后,就能看到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形成一個個屋頂‘發電廠’。”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微電網項目總監戚曉波介紹。據了解,宋劍湖光電科技港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大力發展新材料、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綠色低碳制造業。摩泰金屬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車間里,成分不同的廢水通過不同管道輸送到蓄水池,經過分類收集、PH調節、氣浮、混凝、沉淀等工藝,最終變為可重新利用的回用水。“企業正在申報綠色工廠,滿足客戶綠色低碳要求,提升綜合競爭力。”工作人員成欣桐介紹,摩泰還在生產辦公各環節減少排放,使用的所有金屬材料都可返修返制,生產工序中的活性炭、濾液、濾布等反復回用,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8%。
此外,遙觀鎮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德創高新材料COG導電膠膜填補國內空白,光大技術裝備水冷爐排入選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靈通展覽獲評全區首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筑生態之夢:“水墨畫”越來越美
“三年出形態,五年見風貌”。遙觀鎮深化品牌打造,立足長遠帶動,堅持區鎮聯動,聚焦生產發展、生態宜居、生活和美,高站位、寬視野推動宋劍湖生態新城建設,力促實現“美麗資源”與“美麗經濟”雙向奔赴。
“我們將積極盤活生態新城南側啟動區低效用地,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高標準打造宋劍湖新質生產力、綠色低碳兩大尖端產業集聚區。”副鎮長鄒優表示,遙觀鎮將大力實施區域內主河道及末端水系水環境治理,聚焦重要生態節點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構建水岸和諧、生物多樣的復合城市生態系統。“我們還將適時啟動度假村和親子樂園建設,精心布局新城區域內商業及城市功能,聚焦文旅文創、健康養生等領域精準招商,全方位提升生活幸福感。”
常州“雙快工程”不僅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級的重大項目,也是全區“兩橫兩縱”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G312江蘇段起于常州經濟開發區與無錫惠山區交界處,向西延老路改擴建,經橫林、遙觀、湖塘,連接長虹路樞紐。
遙觀鎮始終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投入,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常州經開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指揮部落定遙觀,目前G312快速路工程項目正加快推進現澆、預制蓋梁架設等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和路基填筑。”遙觀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趙琴英介紹,遙觀鎮有序推進遙洛路、青城路等11條道路建設項目,路網結構不斷優化,城市道路骨架持續完善,一條條連接產業發展、城區繁華、鄉村興旺的道路延伸開來,切實展現出交通建設方面的“遙觀速度”。
遙觀鎮全面壓實壓緊“河(湖)長制”責任,縱深推動河湖“清四亂”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宋劍湖創成省級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通濟河創成市級生態河道、幸福河湖,勤新村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生態底色可觀可感。
作為常州四大湖泊之一,2024年,宋劍湖有了一張“特別名片”——常州市首家三法銜接生態保護基地,該基地為負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當事人“以勞代償”提供更多選擇空間。宋劍湖現有水域、濕地面積7.5平方公里,早年因圍湖造田遭到破壞,后通過濕地修復、水源凈化等方式,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宋劍湖生態修復案例獲評江蘇省首屆“最美生態修復案例”。
遙觀鎮鄉村振興步伐穩健,全域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洪莊社區獲評全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南村“星火文化長廊”、宋劍湖社區南岸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等22項村級重點工程有序推進。
2024年下半年,新南“星火文化長廊”正式開工,以新南村革命烈士王玉如紀念碑為起點,村史館為終點,文化長廊步道依三山港而建,全長約1千米。“融入黨建引領、司法廉政等元素,我們設計了沿途的‘打卡’節點,讓百姓在茶余飯后休息散步的同時,也感受到新南村的歷史文化底蘊,不斷賡續紅色血脈。”新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赟表示。
揚活力之帆:“幸福感”越來越足
基礎保障有力有為,公共設施先進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社會治理創新高效……在遙觀,一幅幅充滿幸福感的活力畫卷徐徐展開。
近日,遙觀鎮商會聯合遙觀社區共同舉辦“活力商會 和諧居委”2025迎新年會暨遙觀鎮“四支力量”賦能“人人社區”建設活動,來自常州經開區老年大學錫劇班、國標舞班,經開韻舞藝術團的表演者們應商會邀請,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
為認真落實全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全體會議有關部署要求,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遙觀鎮有序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兩企三新”領域、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務組織等力量主動融入社區治理和服務,為“馬”賦能,進一步拓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人人社區”治理模式內涵。
2024年,全市首個“常有眾扶 愛心驛站”落地誠信商圈。驛站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外觀是具有常經開特色的時代火車頭形象。“上門求助、送站救助的困難群體只需要填寫一次申請表、提供一套材料就能及時獲得餐飲、住宿等愛心幫助。”劍苑社區黨總支書記沈澎澎介紹。同時,遙觀鎮發揮轄區資源,聯動人社部門為救助者提供短期就業崗位,目前已有18家商戶企業加入公益救助隊伍。
基層治理溫情滿滿,“家門口的好學校”亦建設得有聲有色。遙觀鎮各類學校在各級評比中斬獲佳績,臨津幼兒園創成省優質幼兒園,南塘橋小學創成市“新優質學校”,劍湖實驗學校創成“市實驗教學合格校”,為孩子們提供了茁壯成長的廣袤空間。
保障“幼苗”,情暖“夕陽”。遙觀鎮持續關注老年群體需求,打造“社區食堂+助餐點”的助餐服務體系。2024年,鎮社區食堂半島餐廳開業,漁莊村、塘橋村助餐點投入運營。社區食堂盤活閑置資產,引進優質餐飲服務企業建設運營,用實惠的價格和便利的用餐服務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就餐問題。“我點了一份三鮮湯和一份白玉菇炒牛肉。這里用餐環境好,菜品豐富清爽,很適合我們老年人。”73歲的居友中是這里的常客,除了堂食,有時候他還會打包各餡饅頭、麻糕、甜甜圈,作為第二天的早餐。
作為“江蘇省錫劇之鄉”,遙觀鎮充分挖掘錫劇人文資源和區域特色,讓傳統藝術形式煥發新活力。2024年暑期,全市首家錫劇綜合體王蘭英大劇院揭牌投用,并被授予“江蘇省優秀劇目展演基地”。“后續王蘭英大劇院將通過多樣化的藝術活動,打造集錫劇交流、錫劇鑒賞、錫劇學習、錫劇創作于一體的綜合性錫劇實踐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錫劇,愛上錫劇,為全市推廣錫劇發展作出貢獻。”遙觀鎮宣傳、統戰委員牟曉彤表示。
遙觀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誠辦”窗口效能穩步提升。“我們打造‘YAO無憂e課堂’,圍繞生育服務聯系單申領、住房公積金開戶等群眾關注熱點,通過動畫制作、情景劇等形式,開設高頻服務事項的視頻教程。”遙觀鎮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黃玉茹介紹。此外,遙觀鎮便民服務中心在常州經開區率先試點“6S”精細化管理模式,通過從硬件到軟件的全域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營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何奕欣 梅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