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公布了2024年度專利密集型產品名單。全省共551件產品上榜,其中,蘇州有112家企業共149件產品上榜,獲評數量占全省27%。截至目前,蘇州累計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達235件,年度新增數量和累計總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專利密集型產品是指主要由所使用的專利帶來市場競爭優勢的產品。開展專利密集型產品培育工作,旨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組合),科學引導企業推進高價值專利轉化,促進企業提升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著力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服務向企業集聚,全面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主動性,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成效凸顯。
專利密集型產品數量最多的三家企業
發揮知識產權強企作用
做強創新“主力軍”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為了進一步賦能創新發展,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加快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打造一批創新實力雄厚、技術優勢突出的創新型企業;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企培育工程,分層分類建立培育標準,支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形成一批成長型、優勢型、引領型企業,造就一批支撐“1030”產業體系發展的獨角獸企業、小巨人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全面增強產業鏈主導力、整合力、帶動力;通過大力開展專利密集型產品培育推廣,持續提升企業的創新引領力、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截至目前,蘇州共有185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獲評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已累計培育成長型企業1044家、優勢型企業300家、引領型企業211家。通過知識產權強企創新沉淀,技術引領帶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
提升知識產權創新載體能級
鍛造創新“大平臺”
為提升載體能級、鍛造創新平臺,近年來,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積極推動企業建設研發機構,鼓勵創新型企業成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與標準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專利布局與標準制定的有機融合,探索專利運用和標準實施的有效結合路徑,持續開展全國首個知識產權與標準融合計劃項目。
同時,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機構,成立全國首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必要專利研究中心;引導企業布局建設省級高價值培育中心,引導創新主體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建立深度合作網絡,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新模式和新路徑。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家單位獲批省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90家單位承擔市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項目,基本形成省市上下聯動、梯隊培育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格局;圍繞納米、光電、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開展產業專利信息分析研究,構建產業聯盟和專利池,建設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已成立長三角光通信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和專利池、納米技術應用產業概念驗證中心等相關產業知識產權載體,服務企業超1500家。
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釋放創新“驅動力”
推動“知產”變“資產”,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積極引導高價值專利轉化運用,走上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更大價值;積極探索高校院所專利轉化運用新模式,借助知識產權在產業創新集群中的橋梁作用,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工作。針對高校院所的增量專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以在全國率先開展的知識產權運營引導項目為切入點,在科技項目研究早期開展知識產權檢索和運營工作,根據產業和知識產權數據,動態調整轉移轉化技術方向,將科技成果精準匹配市場需求,形成產業化。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引導計劃項目40項,深化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歸屬處置、披露管理、收益分配等改革,完善權益分配政策和激勵機制,全面提升產業轉化成功率和商業價值;依托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重點構建技術與知識產權線上線下交易體系,搭建面向全省企事業單位的專業資源對接平臺,加強高校院所技術成果轉化;持續打好“組合拳”,拓展專利轉化運用通道,爭取更多專利成果在蘇州落地、開花結果。
下一步,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深入實施知識產權要素配置工程,以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提升為指引,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