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長三角遇上大灣區”融媒體新聞行動記者團一行來到南京,探訪了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和紫金山實驗室,深度體驗這座創新之城是如何構建科創成果轉化體系、釋放創新資源活力的。
作為省市重點打造的重大科研平臺,紫金山實驗室正在牽頭國家6G總體技術研究項目,構建了首個端到端6G綜合試驗平臺,一項項具有世界領先性的科研成果正在加速落地,其中多項科技成果正是來自于區域協同創新。
看看新聞記者蔣唯偉說:“紫金山實驗室是長三角地區科創融合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與上海的一些高校、企業以及科研機構都有相關合作,未來也期待在人才培養、技術交流方面有更多交流與合作。”
同樣在大力拓展創新“朋友圈”的還有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撥投結合”機制給予更多科研團隊落地支持,省產研院將創新成果與制造業緊密相連,打造全產業鏈的合作模式。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郜軍說:“江蘇和長三角區域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大灣區有很好的電子信息,以及互聯網產業基礎,雙方其實可以按照市場邏輯,遵循產業發展規律進行很好協作,能夠促成這些創新要素、創新項目、創新團隊更高效率落地,更快成長。”
眼下,南京正在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記者們看到,來自香港、澳門等地的生物樣本正在進行檢測。該平臺運營的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將大數據和全國高校創新資源銜接,搭建起企業和高校合作的橋梁,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清瑤說:“我們會跟很多粵港澳的大學進行一些項目聯動,比如說很多高校老師有非常好的科技成果,他想找地方進行轉化落地,他就可以跟我們進行聯絡。我們這邊有非常好的配套資源,包括資金,包括技術經理人的團隊,幫助老師能夠高效進行項目轉化。”
香港橙新聞編輯唐小茜說:“他們出臺相關的合作,比如跟香港的一些院校,香港中文大學都有項目合作,去更好地發展這個項目。”
澳廣視記者關俊然說:“這次來到南京,看到一些比如說科技產業發展也很發達,長三角跟大灣區現在關系越來越密切。我相信雙方未來可能也會有更多的合作,比如說在機器人、無人駕駛方面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