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校畢業生很快就要離校了。這一周,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各種實招硬招,幫助畢業生更好就業。
17條實招促就業創業
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17條政策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通知明確,對社會組織招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可按規定參照企業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延續實施國有企業增人增資政策,執行至2026年12月31日。
推動各項就業政策集中兌現,拓展企業就業主渠道。組織人社專員、高校就業工作人員對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深化“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拓展市場化崗位規模。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城鄉基層崗位歸集發布機制,動態發布本地城鄉社區就業崗位,拓寬基層就業空間。鼓勵政府投資的孵化器放寬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免費入駐門檻,強化創業服務保障,支持自主創業。
通知還提出,“職引未來”系列招聘重點面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崗位資源。組織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開展百所高校人社廳局長結對幫扶活動,定點聯系、定向服務。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聚焦未就業畢業生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聚焦困難畢業生開展結對幫扶,針對性提供3至5個高質量崗位信息。暢通本地線上線下求助渠道,允許失業青年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進行求職登記。加大異地求職服務力度,建設一批青年就業驛站,為異地求職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讀、職業指導、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務。
實施百萬青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聚焦就業能力提升,推動在全國高校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門職業能力培訓課程,重點支持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賦能就業培訓。指導高校組織社會需求不足相關學科專業點學生參與“微專業”或培訓課程學習,優化知識和技能結構,通過考核后可獲得相應學習證明。鼓勵高校建立更靈活的學習制度,允許近年持續就業狀況不佳相關專業學生按規定轉專業或輔修其他專業。
實施百萬青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引導支持廣大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根據職業規劃、求職意向自主參加技能培訓,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2025年,力爭組織100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參加技能培訓活動。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特點,加強數字人才培育,研究數字經濟技能需求清單,開發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領域培訓項目。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行工學一體化、學徒制、項目化等培養培訓模式,加強崗位核心技能、關鍵技術實操實訓,提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技能水平。
畢業生找工作,住宿有優惠
針對當前畢業生跨地區求職增加、出行住宿成本高等問題,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青年驛站”作用 為跨地區求職高校畢業生提供住宿優惠便利服務的通知》,推動進一步發揮“青年驛站”促就業、惠學生積極作用,更好地為高校畢業生跨地區求職提供住宿優惠及便利服務。
通知指出,將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https://www.ncss.cn)、團屬網絡新媒體平臺等開設專欄,整合共享相關信息。指導高校將驛站政策納入畢業生就業服務包,定向推送“青年驛站”最新動態,讓高校畢業生充分知曉信息、用好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團委要密切協作,加強校企地協同聯動,積極探索為入住“青年驛站”的求職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推薦、供需對接、政策解讀,有條件的地方可提供簡歷AI人工智能問診、面試技巧培訓、線上職業規劃、求職經驗交流分享等就業服務。
通知要求,各地團委要積極協調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多渠道籌措房源,優先覆蓋高校畢業生集聚區域。鼓勵各地“青年驛站”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簡化申請流程,降低入住成本,優化便利服務,切實降低高校畢業生求職成本,提升入住體驗。加強安全管理,制定并嚴格實施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
據共青團中央初步統計,“青年驛站”作為旨在解決青年求職就業住房需求而開展的公益服務項目,目前已覆蓋全國200個城市,規模達2600余家,符合條件的青年可申請享受不少于3天的免費住宿。跨地區求職高校畢業生可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團屬網絡新媒體平臺等查詢“青年驛站”申請渠道及相關政策信息。
困難家庭畢業生可領一次性求職補貼
本周,江蘇省人社廳發布消息,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符合條件的2025屆畢業生可申領一次性求職補貼,補貼標準為1500元。
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為:
(一)屬于高校(含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
(二)畢業學年屬于以下任一身份:
1.零就業家庭畢業生;2.防返貧監測對象家庭畢業生;3.城鄉低保家庭畢業生;4.殘疾畢業生;5.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含生源地助學貸款)畢業生;6.特困人員畢業生;7.本省戶籍原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畢業生;8.外省戶籍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
(三)畢業學年內有就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
求職補貼統一發放到畢業生的社會保障卡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紅芳 整理自 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新華社、江蘇人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