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惠 王宇 記者 李子璇)近日,68歲的王先生在步行時被汽車撞倒,頓時感到胸部、左腿疼痛伴活動受限,路人見狀立即撥打120,將患者送至淮安市二院急診就診。急診值班醫生為王先生完善檢查,經左膝關節MRI檢查,確診為:左膝前交叉韌帶撕裂、左內側副韌帶股骨止點撕脫骨折、左膝半月板撕裂,轉入關節外科進一步治療。
關節外科主任唐金山博士帶領俞淮曦醫師等團隊成員對患者病情進行深入研究,考慮到患者年近七十,可能存在骨質疏松,如采取常規手術方案,術后可能存在內固定物松動失效的可能,而且患者存在內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側完全不穩定,如采取關節置換等手術方式,患者無法恢復關節穩定性,膝關節仍無法正常行走。
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運動時受傷機率大,其中前交叉韌帶損傷(ACL最)常見。對于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醫學先驅們進行過許多的探索和嘗試,從保守治療到手術重建,再到關節鏡下重建,以及關節鏡下全內重建。傳統手術主要取患側兩條肌腱進行編織,股骨端及脛骨端建立骨隧道,然后將移植腱拉入隧道內,股骨端用帶袢鈦板固定,脛骨端應用擠壓螺釘及“門型釘”固定,術后需二次手術取出“門型釘”。目前,大家更傾向于選擇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微創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
經科內討論,唐金山主任為患者擬行微創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治療,脛骨側和股骨側采用雙可調袢固定方式,以達到對患者小腿骨量最大化保留,減少術后患者骨質疏松帶來松動等并發癥可能,同時術中,完整修復了內側副韌帶損傷,術后患者膝關節測試外翻應力試驗陰性,前抽屜試驗陰性,患者的膝關節穩定性被完整修復。
前交叉韌帶全內重建手術是在傳統手術基礎上衍生出更加簡便更加微創的術式。首先,只需要取患側一條肌腱進行編織,應用倒打鉆技術由內向外鉆孔,骨道較傳統手術變窄,骨量保留充分,應用可調節鈦板使移植腱更好的與骨道匹配,增加腱骨愈合程度,縮短腱骨愈合時間。術后第一天即可半負重行走,早期恢復正常功能直至重返運動。
唐金山主任提醒:廣大市民如果不慎發生了膝關節扭傷或摔傷,即使X線和CT檢查沒有發現異常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盡早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拖延病情,不僅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磨損,造成不可逆的終身損傷,而且還會嚴重影響自身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