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常州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宣布:“2023年,常州高質量邁入GDP萬億之城?!?/p>
于常州而言,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據相關媒體報道,常州成為繼2021年東莞GDP破萬億后,全國第25座萬億GDP城市。
對江蘇而言,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后,江蘇迎來第五座GDP超萬億城市,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在25座萬億之城中,蘇州穩居第六,南京躋身前十,加上無錫、南通,以及此次晉級的常州,“萬億之城”集群進擊,從一個側面展現江蘇的強勁實力。
對常州來說,進擊“萬億之城”絕非坦途。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常州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也是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陳金虎這樣總結常州的萬億之路:常州成為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走出了一條實體支撐、自立自強、內外兼修、融合均衡、勠力同心的奮進之路,實現了綜合競爭力、資源集聚力、區域輻射力、發展影響力的大幅躍升。
常州沖擊“萬億城市”的決定性要素是什么?
去年初常州的新春“第一會”——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大會上,陳金虎曾說:“制造業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新能源產業是我們鍛造發展優勢的‘制勝之道’和‘獨門絕技’?!?/p>
所謂“制勝之道”,在于常州家底厚實,制造業規模大、門類全、韌性好、開放程度高,靠制造業贏得“工業明星城市”稱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初,全部41個工業大類,常州有37個;666個小類,常州有600個。同時,常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32家,保持江蘇全省第一、全國地級市第一。特別是過去幾年,常州大量投資投向了第二產業,力推制造業升級。
所謂“獨門絕技”,在于常州把握住歷史性機遇,在城市競爭重歸產業主賽道的今天,以“新能源之都”建設為牽引,新能源產業發展聚鏈成圈,“發儲送用網”深度融合,產業集聚度全國前3,投資熱度全國第1,新能源產業產值達7500億元左右。新能源產業已成為當地工業支柱,其中新能源整車成為重要增長極。
如今,常州“新能源軍團”中,溧陽市有寧德時代,金壇區有中創新航、蜂巢能源,武進區和新北區有理想、北汽、比亞迪等。每個板塊彼此分工,又能夠互相補臺,合作大于競爭,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氛圍濃厚。
“瞭望君”認為,善于培育產業鏈、勇于探索新領域,是常州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穩扎穩打、實干為先,是她實現突破的精神特質。
常州不停前進,進階之路從未斷檔。
看過去這一年,滬寧沿江高鐵建成運營,南醫大常州校區簽約開工,南大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建成投用,常泰長江大橋、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西延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地鐵5號線開工建設,城鄉形態加速重構,老城廂煥發新顏,高鐵新城加快建設……
新年伊始,常州人的語境已然是“萬億之城再出發”。
“GDP萬億絕非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标惤鸹⒄J為,過去常州憑實業崛起、靠產業突圍,也必須依靠產業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再出發”有壓力更有動力、有挑戰更有機遇,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會是常州在未來繼續攀升的一個重要籌碼和根本底氣。
2023年底,江蘇印發《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常州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并且定下了目標——到2025年,常州的新能源領域產值規模力爭超萬億元。
去年底,江蘇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之后,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調研首站來到常州。他提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產業科技創新是江蘇的主攻方向,關鍵在于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
說到產業科技創新,常州的新能源研發力量正在擴大。常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常州新能源產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315件,新能源領域專利占比達21.9%。常州每誕生5件發明專利,至少有1件來自新能源產業。
陳金虎說,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定位。如今,常州發展的“勢”更加強勁,“謀勢蓄勢”已經轉化為“起勢成勢”,要加速將“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萬億之城再出發,將會是更深層面、更廣領域、更高標準的躍升。
當下,常州正在搶抓“兩湖”創新區發展窗口期,加快形成有集中度、顯示度的階段性成果,不斷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
“瞭望君”注意到,去年底,常州“兩湖”創新區總部經濟區建設傳來新消息,首座總部大樓——蘇澳大廈勘察設計順利完成招標,項目正式啟動。
位于滆湖與長蕩湖之間的“兩湖”創新區,以“新城市、新產業、新人才”為定位,是常州當前戰略布局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據了解,滆湖北岸規劃28棟總部大樓,建設世界一流總部經濟區、打造兩湖活力經濟中樞。
科研、總部、高端商務,成為這片熱土上的新關鍵詞。
如果說,常州的萬億之路,是改革開放壯闊全景的生動縮影,是中小城市內生驅動、內涵增長的典型案例。那么,常州在萬億之后,如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則更值得人們期待。
一段新的征程,在常州已經開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倪方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