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臨近尾聲,記者探訪揚州市部分民營企業加班加點和復工復產情況,走進人勤實干的發展現場,感受爭先向前的發展活力。
深耕細作新能源加班加點趕訂單
春節假期,位于高郵經開區的揚州新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中環艾能(江蘇)科技有限公司、揚州鵬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一直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它們都是新霖飛集團的子公司。
近年來,新霖飛在高郵經開區投資近200億元,打造了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布局。“每一家公司都是光伏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我們的訂單一直處于飽和狀態,因此春節期間不能停工,必須加班加點。”新霖飛集團副總裁田曉軍說。
這兩天,新霖飛正在為新項目開工做著準備。正月初十,由新霖飛投資的揚州新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正式開工,上馬35GW切片項目。預計4月,新霖飛將分別在儀征市和邗江區上馬10GWN型TOPCon高效能電池項目、10GW高效能組件項目。
采訪過程中,田曉軍接到天津大學教授打來的電話,敲定正月初九來高郵,就10GWN型TOPCon高效能電池項目的工藝再進行一次研判。
光伏產業想要不斷增加利潤,必須降本增效。去年,新霖飛投資成立了江蘇新霖飛綠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揚州大學、中科院寧波所等國內高校院所形成產學研合作。“一方面,高校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們這里產業化,另一方面,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可以請專家幫忙解決。光伏的轉化率有極限,我們要通過與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斷逼近這個極限。”田曉軍說。
采訪尾聲,新霖飛人力資源部迎來了新年第一批應聘人員。“為了增強員工的積極性,我們建立了完備的考核制度和晉升制度,設置了工齡獎和全勤獎,只要肯干事,就能有更多收益。”新霖飛人力資源部總監韓東說,外地員工可以入住員工公寓,做到部門經理就能入住兩室一廳的宿舍,工資也能提升三倍。
有上進的員工、有前沿的技術、有廣闊的市場,田曉軍說,新霖飛靠著這三樣,正在新能源市場走出一條更寬廣的路。
七十多項新產品 揚企春節試驗忙不停
大年初五,揚杰科技全員上班前一天,記者走進揚杰科技中央研究院,清晰聽見設備運行的嗡嗡聲。整個春節假期,研究院二樓多臺可靠性測試設備沒停下來過。
“我們是全年無休,所有新產品性能可靠性試驗至少需要連續運轉1000小時,部分產品試驗需要5000小時,這中途是不能間斷的。”實驗室值班負責人時遠介紹,可靠性試驗是新產品上市前必經的驗收過程。春節期間,研究院有70多項新產品同時進行可靠性試驗,創歷年新高,這也意味著有同樣數量的設備不停運行。因此,必須有人值守在實驗室。
“這里正在進行的是高溫漏電測試,我們不僅要觀察測試中的產品是否存在異常,還要確保試驗條件準確有效,比如溫度維持在150攝氏度。”時遠說,設備一直運行,數據不斷生成,每4小時就要巡視一遍。
一年前,揚杰科技中央研究院實驗室順利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現場評審和后續考察,成功獲得CNAS認證,躋身國家認可實驗室行列。這意味著,揚杰科技研發的新產品在這里得到認證后,就領到了“國家通行證”。揚杰科技研發中心研發總監周理明介紹,以前公司很多新產品的參數、可靠性等測試工作都是委托給上海、南京、蘇州等地的第三方實驗室,去年公司90%以上新產品測試工作都由研究院自行完成,大幅降低了新產品研發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目前,研究院擁有400多臺(套)實驗檢測設備,建成參數測試、可靠性測試、失效分析測試三大硬件平臺,和仿真技術、前沿技術研究、情報分析三大軟件平臺。周理明表示,今年將加大投入,不僅滿足公司新產品的測試需求,還要能供給全產業鏈上的揚州企業使用。
周理明說,隨著揚杰科技對研發投入的加大,新的一年里新產品將頻頻亮相,他們不敢有一絲懈怠,為公司持續向高端轉型做好一切準備。
高端機床需求旺 生產車間熱騰騰
一臺臺航吊穿行在懸梁上,一輛輛平板車行走在軌道上,一名名工人忙碌在崗位上……這是大年初七記者在揚力集團生產車間看到的場景。
“我們大年初五就開啟了上班模式,主要是因為今年在手訂單多,生產壓力大。”揚力集團副總裁張軍介紹。
在重型裝備車間,工人們正在吊裝橫梁多連桿機構;在重型機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鏜洗;在龍門加工中心,工人們正在加工機床工作臺;在數控轉塔沖床裝備車間,一臺臺數控折彎機床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在調試,做好出廠前的各項檢測工作。“春節期間,集團派往中國企業俄羅斯、埃及生產基地的員工都沒有休息,幫助客戶調試生產線。”揚力集團總裁辦副主任束春雨介紹。
今年,揚力集團定下了開票銷售40億元的奮斗目標,其底氣來源于集團一批成熟項目產生效益,一批研發項目獲得訂單,一批儲備項目被列入研發計劃。
2023年,揚力集團新上的大型智能化偏載多工位壓力機擁有國內同類機床最大沖壓噸位3250噸,比國內引進國外技術生產的最大沖壓噸位機床還高50噸,實現了汽車大型覆蓋件一次沖壓成形。“這臺機床已得到了市場認可,目前有多臺在手訂單正在緊張生產,確保及時交貨。”張軍介紹,根據客戶需求,集團發揮技術儲備優勢,3500噸大型智能化偏載多工位壓力機已被列入今年研發計劃,新產品面世后,將再次刷新中國壓力機發展史。
根據客戶需求,今年揚力集團5000噸熱模鍛壓力機也已立項,并進入研發階段。“目前國內行業這樣的大噸位機床也就是4000噸。我們研發的這臺大噸位機床將填補國內空白。”張軍表示。
記者采訪時發現揚力集團“一減一增”的新現象:機床年產量過去達2萬多臺,近年來不斷下降,去年只有1.3萬臺左右,而開票銷售卻持續上升,2022年33.6億元,2023年36.6億元,2024年目標是40億元。
“揚力集團這幾年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步伐明顯快起來,從戰略層面減少了普通機床的生產和銷售,集中人才、資金等優勢資源主攻大噸位機床搶占市場,同時為客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張軍介紹。
產銷兩旺信心足 眼下最急是招聘
耳座焊接件、吊耳焊接件,這是邁安德車間電腦程序給丁師傅下的任務清單。經過前面的21道工序,交到丁師傅手里已是最后兩道工序。“也就是把這個不銹鋼圓錐體安裝在成型卷筒上,最終制成水洗罐。”丁師傅介紹。
昨日,邁安德節后正式開工。根據時間安排,丁師傅要在7天之內完成產品最后的鉚裝焊接。對照電腦顯示屏上的圖紙,丁師傅熟練操作。他告訴記者:“以前加工這樣一個罐體,班組先討論制作方案,要花25天左右才能完工。現在,我一個人7天就足夠了。”
“大年初七,公司一線工人到位600多人,復工率達85%。”邁安德制造部管理科負責人李峰說,由于去年公司三期項目開始投產,新增了300個崗位,“眼下需要緊急招聘100多名工人。”
“三期項目達產后,公司產能在去年增長20%的基礎上,今年將會繼續增長20%—30%。”邁安德生產質量總監毛衛江信心滿滿地介紹,三期項目新增年產能1萬噸,去年公司實現產能3.6萬噸,今年目標為4.5萬噸,“相當于每天的產量,由100噸增加到120噸。”
新年伊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通告了2023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邁安德集團、江南大學、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大型智能化油料E型浸出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一等獎。這是邁安德在海南承建的一個大型國際糧油項目,曾創造了國際油脂工程建設的最快速度。憑借優秀的項目管理,澳斯卡國際糧油項目二期也即將簽約。毛衛江介紹,“這是一筆約1.3億元的訂單。今年以來,公司已成交新訂單近3億元,澳斯卡國際糧油項目二期簽約后,新年訂單將超過4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新年產銷兩旺,公司信心十足。“丁師傅焊接作業的水洗罐來自新疆的一個750噸/天棉籽項目。”在車間現場,生產計劃科長黃金桂介紹,2月份生產所需的物料,在節前已到了95%,這為公司沖刺首季“開門紅”提供了堅實保障。
(通訊員 謝丹 蘇中泉 記者 孫炎張旭吳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