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最“不受待見”的職業,教會我們如何看待死亡

又到一年清明時。以前,大眾對殯葬行業“諱莫如深”,如今隨著媒體報道和社會開放,社會又對殯葬行業有了新的認知。那么,當我們聊到殯葬,我們到底在聊些什么?日前,現代快報記者特別對話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院長何振鋒教授,為大眾科普殯葬行業,探尋殯葬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生命教育意義。

Q1

如何理解中國的殯葬文化?

如何理解中國的殯葬文化,是一個相當大的題目。一方面,中國殯葬文化本身根基濃厚、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對中國殯葬文化的理解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一個殯葬教育者的角度,我來談談對中國殯葬文化的理解。

一是中國殯葬文化植根深厚。中國殯葬文化深深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我國是世界上殯葬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舊石器時代中期,人們開始對死者進行有意識的安葬。西周產生了最早的職業殯葬。殯葬文化在中華文明大地上生根、發芽,吸收養分,不斷生長,根基深厚,歷史悠長。

二是中國殯葬文化生命力強。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儒家講“慎終追遠”,佛家講“業報輪回”,道家講“返璞歸真”。在諸子百家中也頗有涉及殯葬的思想言論。中國殯葬文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滲透力,在中華文明中呈現出獨特的樣貌。

三是中國殯葬文化意涵豐富。中國殯葬文化意在殯葬而又不僅在殯葬。殯葬觀勢必影響人生觀,“怎么看待死”勢必影響“如何面向生”,中國的殯葬文化其實深刻地影響著國人精神內涵、道德準則、人文關懷的形成。

四是中國殯葬文化與時俱進。中國殯葬文化在每一個時代都緊密結合時代特征、適應時代需求、承擔時代責任。

作為殯葬教育者,我們也一直在做這樣的努力。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致力于為殯葬行業培養具有生命文化理念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學生的生命文化教育,將其視為學生職業能力、專業素養、個人成長的“根”與“魂”。殯葬專業是一個特殊的專業,殯葬行業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我們培養的學生是不是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學生的生命文化教育至關重要。我們的“五位一體”文化育人模式在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成效。

Q2

能否介紹下我國的殯葬教育和人才培養?

我國現代殯葬職業教育自20世紀90年代創辦發展至今,僅有7所大專院校和3所中專院校開設殯葬專業。其中,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河南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云南新興職業學院舉辦專科層次殯葬職業教育,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福建省民政學校、河南省民政學校舉辦中專層次殯葬職業教育。

殯葬專業人才培養的最高學歷層次為專科,且10所院校每年畢業的殯葬專業學生數量總計只有1200人左右,遠遠無法滿足殯葬行業發展和百姓高品質民生福祉的需求,這也導致我國殯葬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殯葬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殯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問題,比如:殯葬職業教育學歷層次亟須提升、殯葬專業師資隊伍力量較為薄弱、殯葬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需要不斷擴大、教育教學水平有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完善、校企合作內涵有待深化等。在所有問題中,學歷層次的提升是關鍵、是核心,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將為殯葬職業教育吸引更優秀的生源、更優質的師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推動殯葬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Q3

聽說我國殯葬也有了本科教育,能否介紹下?

2022年11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了《關于做好2023年職業教育擬招生專業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2年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現代殯葬管理”專業位列其中,隸屬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高職本科專業層次,學生畢業后將被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現代殯葬管理專業納入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意味著我國現代殯葬教育創辦近30年來,終于有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實現了“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一舉改變殯葬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的歷史,補齊了殯葬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一環,是現代殯葬職業教育的歷史性突破和重要里程碑,對于推動我國殯葬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殯葬行業的健康發展、滿足百姓逝有所安民生需求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各開設殯葬專業的院校根據《2022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可以論證并申辦本科層次殯葬職業教育,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國殯葬職業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可以實現零的突破。

Q4

能否介紹一下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殯葬專業情況?

生命文化學院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死、孝道、感恩、仁愛等思想為基點,融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友善要求,結合殯葬行業“尊重生命、生死孝道”特點,創造性地構建了尊重生命的生死文化、扇枕溫席的孝道文化、推恩及人的感恩文化、朋輩支持的友善文化、服務社會的仁愛文化“五位一體”文化育人理念,作為殯葬專業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學生活動和生命教育全過程,實現專業文化與專業教育的互融互動,引領殯葬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這一成果在2022年獲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生的殯葬專業價值觀和職業認同感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形成了生命文化學院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尤其是價值觀方面,我們強調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應得到尊重與敬畏,每一次服務都應是人性化、差異化的服務,每一次服務都應是有感情、有溫度的服務。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我們開展了百分學生素質養成活動。通過專業文化引領,培養學生專業價值觀,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認同。打造“百分學生”,即三年學生培養過程中,學生要參加十場生命文化講堂、參加十場生命體驗活動、參加十次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十場主題殯葬儀式,觀看十部生命教育影片,閱讀十本生命教育書籍,熟讀十篇傳統經典文章,講述十個生命成長故事,設計十個個人專業作品,撰寫十份個體生命感悟。為殯葬服務機構輸送具有文化素質、職業技能、人文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生命文化學院殯葬專業獲北京市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教學團隊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教育教學成果在全國殯葬專業院校推廣應用,得到教育部官網、民政部官網、新華網等報道。

Q5

您如何看待當下公眾對殯葬的理解和認知?

生死是宇宙間所有生命體的自然規律。然而,死亡卻是一個人們不愿提及但又無法回避的話題。人們通常認為死亡是黑色的、令人忌諱的,所以對于死亡通常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同時也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殯儀館和墓地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人們對殯儀館、墓地等地方是比較忌諱的。人們對殯葬行業的普遍認知程度不高,殯葬被認為是“不受待見”的職業,殯葬行業從業人員也會遭受異樣的眼光。

事實上,殯葬是守護逝者尊嚴、啟迪生者生命,滿足百姓逝有所安民生需求以及文化傳承的行業。鄭曉江老師認為,殯葬業的本質是生命傳承的事業,是下一代人傳承上一代人之血緣親緣生命、人際社會生命及精神道德生命的特殊過程。如何正確地認識和看待死亡,意義非凡。

因為,當我們在談論死的時候,其實是在談論生。死亡是生命歷程中自然的一環,是不可避免的。死亡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正確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象,引導人們坦然面對死亡。

殯葬是重要社會關切,是人生大事,與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做好殯葬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加強國民的生命教育,客觀面對死亡,認識到并接受死亡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過程至關重要,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輿論的正面引導、百姓提高認識、行業擔當作為。每年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郊殯儀館都會在清明節期間舉行“公眾開放日”,揭開殯儀館神秘的面紗,讓公眾了解死亡、正確看待死亡,很有意義。

陳敏 何振鋒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