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萬千氣象看中國丨江蘇:一條平江路 織出“雙面繡”


新華報業·新江蘇訊(記者孫秦旺 白利振 王語涵)“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走在蘇州平江路上,《聲聲慢》不時入耳,評彈聲與吉他聲遙相呼應。日前,迎著淅淅小雨,記者走進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徜徉古街,城市肌理記錄歲月悠長;尋常巷陌,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



一座姑蘇城,半部江南詩;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漫步平江路,只見城門排列、街巷縱橫,世界文化遺產耦園,顧頡剛、洪鈞、葉圣陶等名人故居,昆曲、刺繡、緙絲等非遺文化……一個個歷史文化遺存,如同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顆珍珠,串聯起蘇州的歷史文脈。據了解,這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控制保護建筑44處、文物登錄點202處,是蘇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沿著石板路向前行進,南入口處,一處碑亭展示著宋代摹繪平江府即古時蘇州城的《平江圖》。《平江圖》清晰描繪了古蘇州的平面輪廓和街巷布局,其中“水陸并行、河街相鄰”之格局,跨越百年延續至今,幾無二致。不少街巷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

歲月流轉,物換星移,平江路的格局、風貌卻始終不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蘇州市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書記張英纓告訴記者,自1982年蘇州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蘇州圍繞“全域旅游”和“蘇式居住”功能定位,以“激活”作為保護傳承工作的關鍵詞,先后實施了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工程、“平江九巷”復興工程等,深入挖掘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文脈內涵,高質量、精細化推進平江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更新工程,全力打造古城保護復興樣板。

鈕家巷社區位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0.37平方公里范圍內,生活著1500多戶古城原住民,保存著潘世恩宅、董氏義莊等一大批歷史遺存。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地道“姑蘇人”,張英纓見證并參與推動了一系列古城保護工作——從“一塊匾”(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甩掉了馬桶),到“一根線”(古城架空線整治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保護)……如今,居民們既是文化遺存保護的主人,又是人居和諧的受益者。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這一年來,我們更加注重文化遺產保護與百姓現代生活兼顧,不斷推進硬件設施、軟件水準向現代化的標準看齊,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張英纓介紹,目前,正在實施“平江九巷古城保護項目”和“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前者側重隱患房屋消險、特色街巷提升改造、共空間品質提升,后者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路徑,暢通社會力量參與古城保護更新。

“我們結合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和文保單位修繕,以‘小單元、漸進式、微更新’模式,推進古城內老宅改廁、老舊住區改造、架空線入地、管網改造等工程,逐步完善區域功能配套、提升公共空間品質,不斷提高古城群眾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切實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張英纓說。



除了傳統文化形態的傳承,漫步平江路,可以發現這里的空間仿佛是跳躍的、交織的:網紅店從老宅中開出來,咖啡店的招牌是古色古香的,最古老的非遺和最潮流的飾品擺在同一櫥窗,煙火氣與文藝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蘇州的“雙面繡”,既傳統又現代,既古老又年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