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嚴巍 胡明慧 張雷 魯冰 武佩劍
鄉村全面振興,電商大有可為。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農村電商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助力鄉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得以突破地域限制,實現產銷的無縫對接,極大地提升了農民收入,豐富了農村經濟結構。不僅如此,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崛起,為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
“農民做主播、人人可帶貨”幫助農產品找到了新定位,也拓展了農村就業新模式。把網紅“熱點”轉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鄉親們奔跑在致富路上……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關于電商與特色農產品的美麗邂逅。
電商聯通世界 小菌菇不愁賣
9月3日夜晚,涼風輕拂,江蘇徐州豐縣鳳城街道劉李三村的電商直播間內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家人們,看這羊肚菌,個個飽滿,營養滿滿,是我們劉李三村的驕傲!”村黨支部書記王濤化身為激情四射的主播,正對著鏡頭,手捧一袋袋精美的菌湯包,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它們背后的故事與營養價值。王濤的話語間洋溢著自豪與熱情,屏幕那端的觀眾紛紛點贊下單,搶購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直播間外,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或在采摘新鮮羊肚菌,或在打包菌湯包,臉上洋溢著笑容。種植大戶郭鳳俠,曾是傳統木耳種植戶,如今是羊肚菌種植的佼佼者。她一邊熟練地采摘著羊肚菌,一邊通過手機直播,向粉絲們展示這豐收的喜悅。“以前愁銷路,現在有了電商,咱們的產品不愁賣了!”郭鳳俠的話語中滿是感激與喜悅。
電商的興起,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更激發了村民們的創業熱情。劉李三村通過電商培訓,培養出一批批“電商新農人”,他們不僅掌握了直播帶貨的技巧,更學會了如何通過電商平臺打造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如今,羊肚菌、木耳、竹蓀等特色農產品已成為網銷“爆款”,菌絲包、菌湯包等“云端”禮包更是成為劉李三村的新名片。
“小屏幕”帶來的不僅僅是銷量的增長,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劉李三村正逐步構建起集種植、管理、采收、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全產業鏈,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轉身。
“電商讓我們的農產品走出了豐縣,走向了全國,甚至走向世界。”王濤感慨地說。在電商的賦能下,劉李三村奔跑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小屏幕”如何打開“大市場”,帶富一方百姓的生動實踐。
直播間建起來 香包銷量節節升
“中秋納福,美好的事物總會給人心靈的撫慰。這款中秋團圓香包,凝練中華傳統文化之吉祥精髓,將美好的祝福送到您身邊……”9月5日9時30分,在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香包直播間里,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俠準時開播,補光燈、麥克風、顯示屏等是她的“新農具”,向網友們推薦馬莊村的新品香包是她的“新農活”。
近年來,馬莊村以“線上線下”方式,開出“香包致富車”,走上鄉村振興路。然而在幾年前,王俠在直播工作上也是門外漢。“村民要過好日子,產業要發展,我們必須抓住網絡和直播的風口,不會我就學,不行我就試,錯了我再改,我不信別人能直播帶貨成功,我們馬莊香包這么優質的產品銷不出去!”王俠堅定地說。找準了方向,王俠就去看成功的主播直播、請教大學老師,邀請杭州的直播團隊開設直播課程,進行直播學習。“香包直播間建起來,最多時有3000多人在線觀看,曾一場直播帶貨銷售金額達30多萬元。”王俠說。
值得一提的是,馬莊村還瞄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馬莊香包,不僅實現了非遺項目傳承發展,還找到了強村富農的又一條道路。
在馬莊村香包文化大院里,空氣中彌漫著陣陣中草藥香,“繡娘”們忙活得熱火朝天,香包訂單一單接著一單,馬莊香包銷量節節攀升。在這里,王俠迫不及待地與“繡娘”們分享直播間網友的反饋:“中秋團圓香包近期下單量大,大家趕趕時間多縫制”“紫運龍行香包呼聲很高,我們馬莊香包非常受歡迎”……
作為村集體產業發展“負責人”“帶頭人”以及國家級非遺項目——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王俠還帶領村民成立香包合作社,并積極探索“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帶動本村及周邊地區400余人就業增收。拓展銷售渠道,開設抖音直播間,帶隊開展直播活動,同時與阿里巴巴開展合作,開設線上香包銷售官方直營店。與杭州禮品商會等國內知名行業協會洽談,奮力打開香包線下銷售新局面。
線上線下“雙運營” 助力提升知名度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沂地寶’,讓寶子們真正深入了解,這里遍地都是寶,阿湖的葡萄、踢球山的水蜜桃都是遠近聞名的。我們已經走出新沂,面向全國啦。‘沂地寶’(注:新沂市電商區域公共品牌)政府扶持方便百姓……”在新沂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直播間,主播賣力地吆喝著。
隨著“互聯網+”大潮涌動,農村電商不僅成為眾多電商龍頭企業競相追逐的“風口”,也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動力。新沂市充分放大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培育電商經營主體,不斷優化電商產業布局,持續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以電子商務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線上年銷售陽光玫瑰葡萄超過30萬斤。”新沂市90后返鄉新農人闞宇航說,將農戶的葡萄回收之后,進行分級、打包,未銷售的部分葡萄進行冷鮮儲藏,這樣可以實現全年供應,對于農戶來講,畝均效益增加2000元至3000元。
在電商平臺的加持下,不僅新沂產的陽光玫瑰葡萄實現了從一季賣全年,也讓當地的皮草實現了從一域賣全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乘著電商“東風”,新沂市墨河皮草產業園打造了集內容制造、視頻技術、直播場景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直播基地,人氣最高的主播吸引粉絲近百萬,形成了集群效應。
新沂市墨河皮草產業園銷售經理莊凱介紹說:“產業園通過舉辦產品推介會等加大電商服務力度,幫助入駐商家實現訂單多元化、銷售多元化,從而促進當地皮草產業發展。”
新沂市唐店街道龍河村依托盆景特色產業發展,成立新沂市興之韻花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改變傳統銷售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在快手、抖音、微信等線上平臺進行直播銷售,通過線上線下“雙運營”模式,助力提升知名度和關注度,進一步助推盆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新沂市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聯合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新沂市農特產品特色資源,融合電商基因,開展更多農產品直播活動、展銷活動,為新沂“沂地寶”量身打造品牌建設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方案,助推了新沂鄉村產業興旺和農民就業增收。
種植園中開直播 無花果搶鮮賣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我的直播間!最近是無花果成熟的時節,這是我們家種植的原生態無花果,它果肉軟糯、清甜可口,今天直播間還有限時秒殺活動……”9月3日,在睢寧縣沙集鎮和平社區的徐州佳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無花果種植基地,負責人陸鑫正手拿新鮮的無花果進行直播。
由于直播場景就設在種植園中,既有真實性又有節奏感的直播間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
“3、2、1,開始上鏈接!”隨著陸鑫一聲口令,一旁的運營助手熟練地放出產品秒殺鏈接,打單機便開始打印訂單,直播團隊配合默契,現場一片忙碌。
陸鑫是一位80后小伙,大學畢業后,他懷揣夢想在南京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品嘗到原生態的無花果,口感極佳,經過調查,陸鑫得知原生態種植的無花果不僅營養成分高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睢寧縣少有種植,加之近年來家庭農場的概念開始興起,這讓陸鑫找到了方向,于是他辭掉工作返鄉創業。
“無花果的存放期很短,我們每天都是現摘現賣,確保水果的新鮮和甜美。”陸鑫表示,目前,基地每天可以采摘500多斤無花果,去年12月公司開設抖音店鋪“佳晟生態果蔬”、開通微信小商店,還加入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鮮豐匯”和郵政電商等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的模式銷售。自從開始走電商這條路后,產品銷量“噌噌”往上漲,今年銷售季僅兩個月訂單達1.3萬單,交易額20多萬元,還帶動當地50多名村民就業。
記者跟隨陸鑫走進種植基地看到,成片的無花果樹青翠欲滴,翠綠色、紫紅色的無花果綴滿枝頭,微風拂過,無花果獨有的鮮甜香氣撲面而來。
“走電商發展之路的關鍵除了要找對方法外,還要有勇于試錯的勇氣,經過多方的溝通、協商,現在我們種植基地擁有穩定的電商運營團隊5人,建設電商服務場地100多平方米,有產品展示區、加工區、冷鏈倉庫等配套設施,與順豐速運、郵政EMS等物流企業穩定合作。”陸鑫說。
陸鑫表示,下一步,公司打算通過“電商+農產品銷售+旅游”模式,在保持傳統的農家樂路徑外,開辟新的發展之路。
■記者手記
鄉村成電商直播熱門舞臺
今年以來,徐州電子商務在促進消費恢復向好、推動數實融合、拓展國際經貿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商務領域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電商新模式快速發展,網上預訂服務消費比重提升,網絡消費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根據徐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在電商平臺各種利好因素的帶動下,徐州快遞業也不斷釋放發展動能和澎湃活力,上半年,徐州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53774.40萬件,同比增長23.34%,其中農村電商占比逐年增長。互聯網時代,徐州的鄉村成為電商直播的熱門舞臺,農民們變身“網紅”,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用一部手機、一根網線,打開了通往全國乃至世界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