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莫道桑榆晚,共筑夕陽紅!》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因“九九”與“久久”諧音,寓意長久、高壽,民間素來將其與尊老孝賢緊密相連。2013年7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今天迎來我國第十二個法定“老年節”。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1.1%,專家預測,2035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民生大事。
尊老愛老,重在行動。人口老齡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的面貌,針對挑戰,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從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多元化的養老模式滿足了不同老年人的需求。2023年9月1日,我國首部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門性法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明確將老年人作為重點保障對象,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藥品說明書字太小等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進行了規定。智慧養老的興起,催生了一大批“黑科技”產品,小至餐具、燃氣報警器、健康監測儀,大到電動床、浴缸、代步工具,科技賦能進一步提高了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各地也在積極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南京市自2019年起成立新型互助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由志愿者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等提供服務,志愿者按規則儲存時間,供其年老需要時提取時間、兌換服務。多措并舉,久久為功,既是對傳統孝道的現代詮釋,也是對全球老齡化治理的積極貢獻。
精心守護,無微不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流傳千年的古訓,時至今日仍是應對老齡化必須堅持的人文關懷。老年人往往因為技術門檻高、信息甄別能力弱而陷入數字鴻溝,受騙上當的新聞屢見不鮮。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跨越鴻溝,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針對電信詐騙等侵害老人權益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同時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農村養老一直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點難點,以江蘇為例,農村老齡化率比城市高出十多個百分點,養老水平也相對較低,為了盡快補齊短板,江蘇今年將完成1000個鄉村互助睦鄰點建設任務,強化提升農村醫養結合能力,使他們享受到“家門口”的專業養老服務。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國事,也是家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更加渴望親情的陪伴和社會的認可,作為晚輩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給予更多的情感支持。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老年人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應該提供機會和平臺,讓他們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飛躍。江蘇阜寧縣便以銀發經濟為引擎,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發展銀發就業鏈資源,讓老人通過手工制作等增加收入。年齡只是數字,熱忱和活力才是生命的真諦,勤力到老,亦要勤學到老。今年4月,國家老年大學江蘇分部、江蘇老年開放大學在南京成立,推進遠程老年教育、社區老年教育、老年學歷教育等,讓老人能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幸福晚年,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充裕,更是精神世界的充實,要創造一個更加友好、包容的社會環境,讓老人在晚年依然能勇于追夢,共享和諧美好的夕陽時光。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在應對老齡化的道路上,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共同努力,讓中國式養老成為充滿溫情、尊重與關懷的社會典范,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芒。
來源|小蘇“畫”事工作室
統籌|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繪|唐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