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通報,“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期間,累計清理攔截涉未成年人違法不良信息430萬余條,處置賬號13萬余個,關閉下架網站平臺2000余個,有力維護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數據統計顯示,當前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普遍缺乏自我防護能力,因此,面對龐大的低齡網民群體,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讓孩子們在風清氣正、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中快樂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為未成年人學習知識、休閑娛樂、交流交往提供了廣闊空間,但未成年人在“觸網”過程中也面臨著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欺凌等多重風險。本次專項行動全面覆蓋直播、短視頻、社交、電商等重點環節,集中力量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從嚴處置各類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毒視頻”、集中整治針對未成年人的“開盒掛人”亂象、嚴厲打擊隔空猥褻等網上惡性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整治網上涉未成年人違規售賣問題、排查下架一批涉未成年人違規應用……網絡環境得以明顯改觀,網絡市場秩序也更加規范。
網絡上的違法和不良信息一直是家長擔憂的問題。今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正式施行,其中包含對大型平臺企業的明確要求,如定期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影響評估,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合規制度體系,每年發布專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社會責任報告等。因此,優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平臺企業要加強涉未成年人網絡信息的審核管控,健全內容生產、審核、推送機制,及時發現并果斷處置違法違規內容。當然,保護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不能一味只做減法,也要做加法。互聯網平臺企業要做的不只是“禁止”“屏蔽”,更是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開發更多讓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愿意去參與的產品。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加速迭代、新技術新應用的廣泛普及,還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風險。優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要實現未成年人對網絡的理性使用,家庭、網絡服務提供商、學校及社會的緊密協作至關重要,需要全社會協同發力。學校必須強調道德與法治教育,讓學生懂得網絡行為的責任與后果,通過有效的網絡安全教育幫助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同時培養他們的道德判斷力,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培養網絡素養。父母一方面應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制定上網規則,加強溝通,了解孩子的網絡世界,另一方面應提供高質量陪伴,多與子女進行親子活動,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不斷依法凈化網絡環境,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作用,凝聚全社會力量,定能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網,促進他們在數字時代的全面成長與發展。(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