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改革前沿丨“兩山”轉化 “三生”共融——江蘇溧陽以“生態創新”蹚出縣域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華社客戶端南京12月8日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作出安排部署?,F階段,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科學內涵及實現路徑,對各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意義重大。

溧陽地處蘇皖浙三省交界,自20世紀90年代起,在區域競合中以生態為基礎變量、核心資源和比較優勢,與創新發展要素結合,吸引產業、科技、人才等與其聚合裂變,帶動城鄉空間、公共服務、生活方式與其融合嬗變,推動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在更大范圍實現以生態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區域分工協作的創造性實踐,對全省探索“兩山”雙向轉換具有借鑒價值。

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尋找新生機

溧陽坐擁南山、曹山、瓦屋山等山體資源及長蕩湖、天目湖等重要水體,生態稟賦優越。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浪潮席卷全國。野蠻生長、無序競爭的重污染產業給溧陽經濟增了光,卻給生態抹了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頒布施行,環境保護成為基本國策。同時以生態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漸顯疲態,溧陽深刻意識到經濟發展不能“撿到籃子里就是菜”,于是主動擯棄粗放型發展方式,率先提出要走環保優先的發展道路,成為國內探路“兩山”價值轉換的先行者。



(圖為溧陽天目湖)

——鐵腕治污,多維治理。溧陽以最嚴標準、最嚴措施、最嚴懲戒,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十年間先后關停采石礦、磚瓦窯、石灰窯、碼頭190余個,自我加壓關閉70%的化工企業,全市鋼鐵、水泥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下降超40%。

同時,堅持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積極修復廢棄礦山50余個,投資7億余元治理水庫、重點塘壩,投資13.7億元推進區域治污一體化工程,投資22.5億元開展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力推動生態蝶變。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持續五年保持100%。

——始于治理,終于轉型。在傳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尋找發展生機,1992年,溧陽敏銳察覺沙河、大溪水庫旅游開發潛力,將其上升為全市“四大開發”戰略之首,迅速成立綠色旅游風景區領導小組,將兩大水庫更名為“天目湖”,并組建負責專業運營的天目湖旅游公司,配套建設山水園、南山竹海等系列景點及基礎設施項目,成為溧陽開啟“因為一湖水,愛上一座城”的全域旅游發展起點。

端起“生態飯碗”,同期,溧陽實施“丘陵山區綜合開發”戰略,立足地域特點,以市場為導向,組建桑園、林場、茶場、藥材場等,引領丘陵山區向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進軍。其中,從無到有、引進并改進的“天目湖白茶”,榮獲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更是實現一片“小茶葉”帶動一個“大產業”。

以生態為最核心資源,溧陽賦予了綠水青山全新的表現形式,至此拉開“生態創新”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序幕。

堅持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共贏

以天目湖的碧波為筆,溧陽以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為發展脈絡,精心描繪“全景全時全齡”共享的全域旅游畫卷,同時不斷放大“生態+”的虹吸效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變現路徑,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持續豐富“兩山”轉換內涵。

——處處皆景、時時有景,深化農文旅多業態融合。立足山水田園比較優勢,溧陽高效統籌美麗鄉村建設和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打造、現代化宜居農房改造等重點工作,一方面,穩慎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實現路徑,喚醒“沉睡資源”;另一方面,建成“荷塘”禮詩圩、“悠然”楊家村等19座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大力發展特色餐飲、精品民宿、文化藝術、休閑康養等業態,“一村一品”激發多元消費場景,構成各村落的農文旅產業鏈生態。

“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具有‘一業牽動百業興’的特點,乘區域聯動之風,溧陽全力構建旅游供給品質化、發展全域化、效應最大化的大旅游格局,以資源共享、品牌共塑、市場共拓、信息共通,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溧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朱中華說。

2017年,一條全長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將當地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220多個鄉村旅游景點串珠成鏈,推動“農路變景點、農區變景區”,帶動沿線近10萬居民捧上“金飯碗”。線上“有時溧陽”APP搭建起全市最全、最具品質的文旅產品庫,進一步拉長文旅產業鏈?!疤炷亢薄颁嚓?號公路”“清風朗月·溧陽茶舍”三大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放大溧陽特色產業勢能,全市冠以“天目湖”品牌的農副產品和旅游產品超140個,城市影響力不斷提升。



(圖為溧陽1號公路)

——生態引領、綠色崛起,打造招商引智“強磁場”。中科院院士楊國楨來到溧陽后曾發出感慨:“以綠色旅游、綠色生態為基礎來加速科技、人才、產業集聚,是一個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想法?!?/p>

在區域競合中,溧陽以優美生態風光展現宜居宜業魅力、凝聚創新創業活力,加快發展動能根本性轉變。聚焦“開門見綠、敞墻透綠、直達享綠”,建成“口袋公園”44個,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覆蓋率超90%,全面提升生活空間舒適度;以“府院、校地”合作形式,引進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等民生優質資源,切實讓“好風景”繪就美好生活底色。

通過生態優勢吸引創新力量,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等13家重大科創平臺紛紛落戶溧陽,帶動20余家國家級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超150家省級部門認定的各類研發機構近悅遠來,年均引才聚才超3萬名;以上汽集團、寧德時代等世界500強企業為代表的40多個先進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相繼落地,成為國內配套最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

目前,溧陽鋼鐵、水泥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降至21.9%,以生態為底色的先進制造、高端休閑、現代健康和新型智慧“四大經濟”在全市經濟總量中占比突破50%。

——市場共擔、多元參與,探索生態價值直接轉換。2020年以來,溧陽按照“破壞者賠償、使用者付費、保護者收益”原則,在天目湖流域建立以“水生態容量”為約束性指標的生態產品交易制度,打通從流域內水產養殖污染退出到康養服務生態受益購買的交易閉環,同步探索碳匯、林權等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以及“生態銀行”等金融服務,有效緩解地方環保支出壓力,推動“政府買單”變為“市場共擔”,讓“綠水青山”有價值、可交易、能致富。

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探索省際交界地區生態治理方式向系統治理和制度化治理轉變,是溧陽以生態推動區域分工協作,在更大范圍實現“生態創新”的目標追求。“我們采取‘下游買、上游治’這一創新模式,以水生態產品量化補償方式投入3000多萬元,取得安徽省郎溪縣洙漕河流域范圍內近3000畝土地20年使用權,對青蝦養殖區有序退養,并實施水稻—紫云英輪等生態修復項目,有效節約下游生態治理投入4000多萬元,形成上下游政府、周邊農戶、兩地企業綠色共贏的格局。”溧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彭建新說。

目前,溧陽已與安徽廣德、郎溪簽署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框架協議。生態產品交易試點經驗已在江蘇宜興、浙江長興和安吉、安徽廣德和郎溪以及上海“飛地”白茅嶺農場等“一嶺五縣”復制推廣。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溧陽啟示

30年探路“兩山”價值轉換,溧陽先后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生態文明獎等國家級榮譽,調研認為,其踐行“兩山”理念經驗,對江蘇全面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是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底色。生態環境之“病”,實則是發展理念之“病”。20世紀90年代伊始,溧陽思變求進,堅決不要帶污染的GDP,堅決摒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粗放式發展的路徑,注重創新驅動,突出綠色低碳,加快解決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問題,向“兩山”理念尋策問道。實踐證明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擺在首要位置,方能實現“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雙贏。

二是把“協調發展”作為內生動力。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勝勢,溧陽始終堅持系統思維,把全域旅游作為聯結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類群體、各種空間的重要紐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手抓旅游產品供給,一手抓城市公共服務,將旅游功能融入各具特色的產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城市一體化布局中,同步加快高污染企業騰退,引進新興產業項目,形成“風景無處不在、體驗無時不在、產業無所不在”的全域旅游格局,相關經驗值得借鑒。

三是把“開放發展”作為鮮明標識。以橫向生態補償為牽引,溧陽首倡建設蘇皖合作示范區,在全國率先以縣為單位、以生態保護為紐帶,探索推進省際邊界地區一體化發展。實踐證明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以大格局大視野增強各項工作的整體性、協同性,要跳出市域“一畝三分地”,加強聯動共治,構建重要流域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才能推動生態保護邁上新臺階。(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調研組,執筆:余偉婷 王璐璐)

新華社客戶端江蘇頻道編輯:姜長偉 周秋陽(實習)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