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個月,昆山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74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4%。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企業強勁的發展活力與當地一流的營商環境。
在昆山的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剛下線的太陽能跟蹤支架產品正在接受性能測試,即將發往中東地區。在環境復雜的沙漠,以這些控制器為核心的跟蹤支架系統,就是提升光伏發電效率的“追光神器”。
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交付副總裁潘雪芳介紹,這個支架可以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而移動,動力就來自回轉控制系統,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實現隨坡就勢,能適應各種場地的要求,大幅降低用戶的投資成本。
為不同地區市場量身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成為這家企業“出海”的關鍵一招。最多的時候,僅今年上半年,跟蹤支架系統就給企業帶來50多億元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這背后,是企業持續增加的創新投入。
潘雪芳說,本著銷售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理念,公司每年都在不停地推出新的產品,這些新的產品適應不同地區的客戶需求,特別是在中東市場,今年實現了接近70%的市場占有率。
昆山海關統計,今年以來,當地新備案的外貿企業數同比增長了近20%。昆山醫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今年,企業自主研發的醫用CT球管上市,作為打破國外壟斷的新產品,球管在首次辦理出口時遇到了難題。
昆山醫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蘭永舉例說,在出口過程當中碰到沒有單獨的稅則號,還要進行放射性檢測、絕緣油檢測等問題,都是一些很新的問題。
昆山海關企業管理二科副科長顧魯表示,這也是昆山海關這么多年來第一次碰到這個新產品,當時召集了關稅部門的專家,在實地了解了企業產品的工作模式、原理之后,對它進行評估,聯合作出了歸類的決定,幫助企業在進出口申報的時候節省時間。
為更好地幫助企業走好“出海第一步”,海關對轄區企業醫療裝備出口情況進行摸底調研,并選派業務專家上門進行政策輔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口計劃。
昆山海關副關長高飛表示,瞄準新型顯示、先進計算、元宇宙、高端食品等產業,制定了區、鎮、企的三級聯絡機制,實行重點企業“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加快通關速度,解決企業在進出口當中的問題和難點,推動企業的問題清零。
來源:蘇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