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周冬梅 張宇
- 時間:2025-03-26 16:36:39
又是一年春草綠,春風落日寄哀思。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3月26日上午,南京市鼓樓區(qū)舉辦“慎終追遠·情思綿綿”2025年清明主題宣傳活動。活動通過創(chuàng)新表演、公益市集、發(fā)放倡議書等形式廣泛宣傳了文明祭掃的新風尚,在清明前夕營造良好氛圍,與居民朋友攜手共度一個平安、文明、綠色的清明節(jié)。
本次活動由鼓樓區(qū)委宣傳部(文明辦)、鼓樓區(qū)民政局主辦;小市街道辦事處承辦;小市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現代快報協辦;中國南京紅色在線特別支持。
小市街道低碳科學館志愿者宣讀《文明祭掃倡議書》
句句倡議“聲”入人心。活動開場,來自小市街道低碳科學館的志愿者代表宣讀《文明祭掃倡議書》,倡導大家在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時節(jié),棄陋習破迷信,以鮮花祭掃、網絡祭祀等文明方式代替焚燒紙錢等傳統(tǒng)的祭掃方式。
南京白局《文明祭掃樹新風》
本次活動還創(chuàng)新了形式,將傳統(tǒng)非遺與文明祭掃相融合,為清明主題宣傳注入了新活力。白局是南京地區(qū)的古老曲種,歷史悠久,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當天,南京報花名白局曲藝團帶來了《文明祭掃樹新風》,這曲新編白局由鼓樓居民創(chuàng)作,表達出鼓樓人從自身做起,積極響應移風易俗的態(tài)度。“以前掃墓又燒紙錢又放鞭炮,看起來熱熱鬧鬧,但是又帶來了很多問題。”“煙霧繚繞環(huán)境污染、處處明火容易失火、相互攀比造成浪費、吵吵嚷嚷很不雅觀……”悠揚的唱腔抓住了現場每一名觀眾注意力,文明祭掃隨著曲調入腦入心。
獨唱《錦繡金陵》
現場還邀請了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文華獎獲得者姜艷帶來原創(chuàng)歌曲《錦繡金陵》。一曲高歌帶領居民云游南京風光,不僅領略到一城之美,更感受到了金陵歷史風韻。
紅色講解員講述英烈故事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來自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講解員王笑,現場講述革命英烈孫津川的故事。用生命托舉希望,用熱血詮釋“家國清明”,孫津川的事跡感染了現場所有人,大家紛紛表示要共緬先烈、致敬英雄。活動還上演了古箏舞曲、武術、小提琴協奏、舞蹈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南京市文化館、鼓樓區(qū)夕陽美武術團、小市中心小學、小市街道夕陽美藝術團為大家?guī)砹司实难莩觥?/p>
文明祭掃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市民踴躍答題
為提升市民的參與度,現場還設置了知識問答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和解答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對移風易俗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市民自覺加入到文明祭掃的隊伍中來。活動最后,云上祭掃通道正式開啟。“綠色清明從我做起”“讓我們用一束鮮花代替煙霧繚繞”“一起踐行清明新風尚”……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指尖上的緬懷讓愛與文明跨越時空。
文明寄哀思打卡點
緬懷先人,重于心而不拘于形。現場,志愿者通過宣傳展板、發(fā)放資料、播放防火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向大家講解綠色清明的益處,讓文明祭掃理念深入人心。市民還積極參與現場打卡,在書簽上寫下對先人的思念、對綠色清明的承諾,用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方式代替焚燒紙錢等。線路新村社區(qū)居民許宏英將寫著“文明祭掃”的書簽掛在打卡處,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們家掃墓,現在都買鮮花表達哀思和敬意,安全環(huán)保又充滿了愛。”線上,中國南京紅色在線推出#清明寄思語#網絡互動活動,市民可通過微博發(fā)布寄語,并添加話題標簽#清明寄思語#,用文字寄托哀思。4月1日至6日,市民還可前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現場書寫思念寄語。
市民在書簽上寫下寄語,用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祭掃
在一旁的環(huán)紅山公益市集上,文明祭掃宣傳、法律咨詢、綠植養(yǎng)護、中醫(yī)咨詢、移動通信、健康義診等服務吸引眾多市民的熱情參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南京剪紙非遺傳承人應家玲帶來的剪紙體驗引來眾人圍觀。
現場環(huán)紅山公益市集吸引市民圍觀
清明節(jié),是追思懷遠的時節(jié),也是萬物生長的起點。書簽打卡代替煙火彌漫,悠揚歌曲傳遞內心思念……通過此次活動,更多居民了解了綠色清明的真正含義,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弘揚文明新風,讓清明更“清”更“明”。
實習生 許冬瑩 楊新宇 樸貞鑫 盧玉鑫 費斯貽 陳楊 徐萬新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蔡夢瑩 馬壯壯 張盼盼 史童歌 吳慧慧/文 馬晶晶 李廣冬 穆子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