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朵花蕾都有綻放的權利,每個夢想都值得尊重,未成年人的未來,我們想幫一把,共同見證他們的成長。”這是宿遷市沭陽縣人民檢察院“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們牢記心中的一句話。
“金色花”未檢團隊共有12人,他們中既有“全省十佳公訴人”,也有“全省優秀公訴人”“宿遷市十佳公訴人”。成立28年來,“金色花”未檢團隊在創新探索、努力耕耘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優秀集體”“網絡領域省級青少年維權崗”“江蘇省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該團隊辦理的全國首例為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訴訟案等4起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
線上線下 構建涉“未”社會支持體系
2023年1月20日,“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儲老師的電腦里收到一條信息,檢察機關發來小仲(化名)參與尋釁滋事一案的情況,委托該中心對15歲的小仲開展臨界幫教服務。
3個月前,一起未成年人尋釁滋事案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金色花”未檢團隊在審查案件中發現,參與尋釁滋事的小仲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被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不予執行),于是委托司法社會服務中心對其開展臨界幫教。
2月1日下午,“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聯合沭陽縣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對包括小仲在內的15名被幫教未成年人,開展為期一天的志愿者進社區活動。小仲身著紅色馬甲,手拿掃帚、簸箕和鏟子,在居民小區打掃衛生。
“我真沒想到,做志愿者會讓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今后我想在老師的帶領下多多參加公益志愿服務,認真走好今后的路。”經過一天的社區勞動后,小仲說。
2018年,“金色花”未檢團隊牽頭建成江蘇首個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提請沭陽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的決議》,將教育、民政等15個部門納入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成員單位,相繼出臺《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合作協議》《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服務質量評估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形成“人大支持、部門聯動、社團承接、全面維權”的未成年人司法綜合保護大格局。
“各單位可第一時間將涉未成年人的相關線索反饋到平臺,實現數據同步共享。”沭陽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葉婷介紹,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千頭萬緒,涉及眾多職能部門,“金色花”未檢團隊積極響應檢察大數據戰略,研發“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云平臺,涵蓋社會調查、考察幫教、心理疏導、社區矯正、行政職能轉介、涉未成年人線索舉報、法治課預約等10項服務功能。該縣檢察、教育、人社、司法等12家成員單位通過云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效能。截至目前,云平臺流轉各類案件1356件,收集處理涉未成年人保護線索41條。
“目前,中心擁有專職社工、兼職社工、心理咨詢師等85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職業化、專業化為導向,將青少年社會工作與司法工作有效整合,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多樣化服務,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繼續發展。”儲老師說。
創新探索“一對一”定制幫教方案
今年7月,“金色花”未檢團隊收到了小周(化名)爸爸發來的一段視頻。視頻中,小周正在自家開的飯店后廚“掌勺”,小周望向鏡頭與父親相視一笑的瞬間被定格在視頻中。視頻里汗流浹背但積極樂觀的小周,于今年4月被沭陽縣檢察機關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
2022年5月,正在讀中專的小周伙同他人,以撬鎖方式盜竊路邊車輛內財物。同年8月,小周涉嫌盜竊罪一案被移送到沭陽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考慮到小周系初犯、有悔罪情節、其親屬賠償了被害人損失,且其已經取得被害人諒解,該院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8個月,并委托“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觀護幫教。
辦案過程中,“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對小周的學習成長環境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小周的父親離異后獨自撫養小周,后他因外出工作,將小周交由小周的姑母代為撫養。小周10歲時,其姑母因家庭原因無法繼續撫養他,將他托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缺少監管的小周與社會不良少年接觸相處,以此尋找感情寄托,最終因伙同作案被學校開除。小周的父親由于忙于飯店生意,與孩子疏于溝通。
針對了解到的情況,考驗期內,“金色花”未檢團隊確定“1+1+1”的觀護幫教模式,即一名檢察官、一名社工老師、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組成幫教團隊,從重塑親子關系、轉換思維方式、加強情緒疏導等方面發力,對小周的父親開展親職教育,引導其學會溝通,改善親子關系;委托專業的心理老師,解開小周的心結。
幫教團隊對小周進行每月不少于兩次的家訪跟進,及時掌握小周生活、思想動態,在父子關系修復過程中制定階段性措施,做好后續記錄形成個案記錄表,并安排小周在其父親經營的飯店接受觀護幫教。
“感謝檢察官哥哥、姐姐,現在我在飯店里和爸爸一起掌勺,我的夢想就是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大廚,以后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小周開心地說。
2022年5月,沭陽縣人民檢察院推動縣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推進罪錯未成年人分級預防和干預工作的決議》,并探索“訓誡+督促監護+家庭教育指導+專門矯治”的未成年人幫教模式,根據每起案件情況制定幫教、處遇方案。該院建立了宿遷市首批“家庭教育指導示范站”,成立了“聽花兒開”家庭教育指導隊伍,開發法律知識教育、監護技能教育、親子關系輔導等6類48門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截至目前,已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100余人次。
訴源治理 深挖“案中案”治理路徑
未成年人案件往往會暴露出社會、學校、監護等方面的漏洞。“金色花”未檢團隊做實訴源治理,剖析案發原因,梳理“痛點”,協同各方力量解決難點。“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辦理的為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訴訟案,就是踐行融合履職、訴源治理辦案理念的典型案例之一。
“現在要是有孩子來文身,我會先問他們的年齡有沒有滿18歲,不滿18歲,不給文身!”今年3月,當“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再次來到章某的文身店回訪時,看到店內顯著位置張貼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標識,店鋪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也全部辦理完畢。
2021年,宿遷市檢察機關辦理了全國首例為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訴訟案,線索來源就是“金色花”未檢團隊在辦案中發現的線索。2020年4月,“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在辦理多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發現多名未成年人身上均有大面積的文身。基于多年未檢工作的職業經驗及敏感性,“金色花”未檢團隊對近三年辦理的刑事案件開展“回頭望”,核實每起案件中未成年人的文身情況,最終形成關于100余名未成年人文身的數據表格。
“當時分為3組,開展詢問談話、現場勘查、搜集并提取文身墨水、送檢鑒定等工作。我們組共5人,主要負責與文身未成年人及其家長談話,我們重點詢問幫涉案未成年人文身的商家、文身圖案、費用、商家有無詢問年齡、父母是否事前知道,以及是否知道文身后對未成年人就業就學的影響等,前前后后找了70余人談話,形成筆錄300余頁。”“金色花”未檢團隊檢察官助理劉蒙陰說。
2021年6月,宿遷市檢察機關依法對章某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決章某立即停止對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并公開賠禮道歉。“金色花”未檢團隊沒有止步于個案的判決。在未檢團隊的積極推動下,2021年7月,沭陽縣人大常委會出臺有關決議,明確任何人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不得強迫、勸誘未成年人文身等,并明確了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2022年6月6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在國家層面明確禁止為未成年人文身。
“溫暖向上、日新偕行、止于至善,這是‘金色花’未檢團隊多年來堅守的初心和理念。我們將賡續努力,以新思路、新舉措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沭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海濤說。(管瑩 陳穎 谷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