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秋糧再獲豐收,利器在科技

中國“豐”景美如畫,科技興農譜新篇。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半,進度略快于上年同期,今年秋糧有望再獲豐收。隨著全國秋糧收獲進入高峰期,更多現代化農業機械投入到秋收一線,助力農民搶農時、趕進度,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秋糧再獲豐收,利器在科技;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也在科技。我國秋糧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布在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區的13個糧食主產省份。在成都天府農博園,目前引進展示水稻新品種144種,其中雜交稻122種,常規稻22種;在江蘇無錫,稻田畫里還“長”出了一個國家級種業實驗室;在湖北省公安縣埠河鎮,1.2萬畝連片種植的大豆新品種“中豆57”,配套了高產栽培技術,在歷經2個月的高溫考驗后喜獲豐收。經專家實收測產,畝產達276.1公斤,比當地大豆品種產量高出近一倍,創造了南方地區大豆萬畝方高產典型……集聚科技要素,持續推進科技興農,助力秋糧再獲豐收,實現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讓“大國糧倉”的根基更加堅實,端牢“中國飯碗”信心更足。

每一個豐收都來之不易,秋糧再獲豐收離不開科技賦能。今年,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始終堅持科技興農科技強農,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為穩產增產保駕護航。吉林省將地力提升投入資金占比由原來的5%提高到20%以上,優先安排建設對糧食增產有實際作用的項目;湖南省祁陽市農業部門幫助農戶選用了履帶更窄、機身更輕的再生稻專用收割機,可以讓稻稈壓損由以前的45%降低至21%,確保再生稻在11月份順利進行二次收割;河南重點補上烘干機、履帶式收割機的短板,提升防災減災應急能力……“豐景如畫”來自億萬農民的辛勤耕耘,更來自全國上下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科技賦能,成為增加糧食產能的新引擎。從黑龍江省通過經驗技術以及一些先進的科技和智慧手段,不斷賦能每一個農業生產的環節,逐漸形成了一套農業生產的新質生產力,到甘肅隴南不斷提升水稻種植水平和產量,在水稻品種優化、秧苗培育、種植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下足功夫,采用“輪作”的方式,實現了“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從青海強化智慧農機、高性能農機等創新型機具的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到四川眉山的智能化農業裝備也逐步替代了人工作業,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等方式,進一步增加了糧食產能……這一系列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田間管理智能化升級,有力地推動了糧食產能不斷邁上新臺階,讓秋糧豐收基礎更牢靠、更可持續。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推進農業產業機械化、智能化,有利于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和產業綠色轉型。近年來,伴隨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穩步提升,我國在農業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農業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科技實力整體進入世界前列。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科技裝備已成為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為農業強國建設奠定更堅實的科技基礎。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場景的接連涌現,讓農業生產煥發新面貌。廣袤田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升騰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釋放出農業強國建設步履鏗鏘的積極信號。(季寶干)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