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首屆老齡文明國際會議在江蘇宜興窯湖小鎮開幕,會議主題為“老齡化與老齡文明”。來自海內外的300余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在今明兩天的2場主論壇和6場平行論壇上,共同探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念、理論、戰略及公共政策。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參加論壇并作主題演講。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寶娟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長江學者,東南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省老齡事業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老齡文明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道德發展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樊和平主持了開幕式。
中國自2000年進入老齡化時代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即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向中度老齡化時代。江蘇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最早和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省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0.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1.84%,比全國高出3.14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居全國第二位,老齡化率居全國第六位。
張寶娟在致辭中說,邁入老齡社會是21世紀全球性的重大世情,也是中國今后發展長期面臨的重大國情。我省始終把做好老齡工作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重要民生工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增活力,優服務、提質量,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老齡文明的社會基礎不斷夯實。我們要牢固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不斷升級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轉變的認知層次和思維版本;要科學謀劃老齡社會的發展路徑,構建發展型老齡政策支持體系;要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各項權益,推動老年人不斷融入社會,充分參與社會發展進程、享受社會發展成果;要重視加強國際和區域交流合作,建立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交流合作機制與平臺,分享資源、經驗、信息和服務,為共同應對全球人口老齡化貢獻經驗與智慧。
樊和平主持開幕式。
五位國際大咖發表精彩的主題演講。
在開幕式后的首場主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哈佛全球適老社會科技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國際老年護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老年》雜志責任主編陳宏圖;德中護理協會主席瑪麗-露易絲 穆勒;日本明治學院大學社會學部教授武川正吾;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東南大學醫學人文系特聘教授李翰林等5位嘉賓,共同圍繞“我國老齡化的影響與積極應對”“關懷文化的興衰”“長壽社會與老齡文明”“超老齡社會日本的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退休制度與老齡化”等議題,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謝曉軍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無錫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徐劼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中共宜興市委副書記、宜興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胡小堅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下午,6場平行論壇同時進行,主題分別為“老齡化與社會文明”“老齡福祉與國家戰略”“生命質量與老齡康養”“適老化與社會文明”“老齡產業與智慧養老”“老齡學習與老齡社會參與”,共有31位專家學者在各分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大家還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討論。據悉,在充分研討論證的基礎上,會議將發布《老齡文明窯湖共識》。
首屆老齡文明國際會議由老齡文明智庫、江蘇省道德發展智庫共同發起舉辦。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研究會(老齡文明智庫)是由省內熱心老齡事業發展、從事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相關單位、專家學者依法成立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為江蘇省重點智庫。研究會既是研究機構,也是新型智庫,研究會、研究院一體運行,目前設有學術委員會和10個專業委員會,涉及老齡事業產業的主要領域。每個專業委員會都由行業內著名專家學者和省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雙首席”,旨在整合學界、政界等涉老領域方面的社會力量,同時打通理論與實踐的壁壘,共同推動江蘇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會以《老齡文明智庫專報》形式推出了一批理論成果,組織了老齡文明系列專題研討會,出版了《老齡文明藍皮書(2022)》,打造了云端“新型智庫”——“老齡文明”公眾號和“百歲人生·老友圓桌會”全媒體訪談節目,在全省13個設區市設立了老齡文明實踐基地。
自2022年6月成立以來,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研究會已經初步打造了學界、業界和管理部門“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形成了“一批智庫專報、每月一場專題研討直播、每年一本藍皮書、每年一場學術會議、一個公眾號、一檔訪談節目、一批實踐基地”的“七個一”工作格局,為形成符合人類發展趨勢的新型老齡文明觀不斷努力。這次老齡文明國際會議的舉辦,是提升老齡文明認知、推動老齡文明建設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記者/劉玉琴、白雪 視頻/唐寶妍 謝自強 陳磊 編輯/朱彤 攝影/黃磊 設計/邵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