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從環比看,三季度GDP增長1.3%。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態勢明顯。尤其是三季度,從GDP、消費、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CPI、就業等數據可以看出,多個領域、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活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我們信心十足。
看總量——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在生產端,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0%,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2.0個百分點。在需求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服務零售額增長18.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工業經濟持續恢復、企穩回升的同時,消費數據也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這說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躍度日趨提升。勇于面對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中國經濟巨輪必將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察結構——發展動能不斷積蓄增強。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3%、11.8%。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不管是高技術產業持續增長,還是升級類商品的大幅攀升,都印證著中國經濟新動能正加速推進。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明顯的規模優勢、有力的科技支撐,將持續推動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構筑起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觀調控——政策疊加效果持續顯現。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面臨不少超預期因素影響,但在系統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后,我國經濟恢復明顯,有效應對了各種困難挑戰。比如,稅費支持和金融信貸優惠政策,有效促進了投資信心,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在穩外貿穩外資一攬子政策加持下,一、二、三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降幅連續收窄,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這都表明,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在增多,穩經濟調控政策和接續政策正在加快落地見效。
四季度,承上啟下,既是完成今年目標的沖刺期、決戰期,也是謀劃明年工作的醞釀期、布局期。讓我們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乘勢而上,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奮力沖刺“全年紅”,努力交出中國經濟發展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