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到社區醫院“打卡”,他們只為健身。中年男性想擺脫脂肪肝,產后媽媽憧憬恢復身材,患三高多年的老年人想強身健體……社區醫院變身“寶藏健身房”,這是怎么回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江蘇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體衛融合,通過運動干預,預防疾病、治療慢病、防治運動損傷等多維度助力健康中國,讓運動成為“良醫”,為民眾健康保駕護航。
△居民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鍛煉
90后夫妻一起減脂 每周打卡三次
2023年7月,90后張先生在體檢時查出了輕度脂肪肝,醫生建議他運動減脂,可該做什么運動?怎么運動?什么頻率?這一系列問題讓沒有運動習慣的張先生犯了難。“我也想過去健身房,只是價格不便宜,怕辦了年卡堅持不下來。”張先生正為“健身計劃”犯愁時,聽說家門口的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有減重班,花費578元可以上12次課,他立即報了名。
三個月的時間,張先生在社區醫院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譚玲的幫助下,掌握了運動技巧,堅持每周打卡三次,每次健身一小時。在課后,他聽從建議,配合跑步等其他運動,減脂效果格外理想,從85公斤減到了75公斤,原本圓潤的臉龐,也逐漸瘦出了下顎線。張先生再次去醫院復查,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脂肪肝也沒有了。“看到老公的減肥效果,我有點心動,也跟著報了名。”陳女士坦言,自己想塑造更好的身材。
除了運動,陳女士也嚴格控制飲食,三級公共營養師趙燕梅為她量身定制了一份減肥食譜。這份食譜,標明了陳女士的理想體重一日所需能量,并將其折算成具體的食物份數。表格詳細列舉了三大產能營養素包含的食物,以及食物的等價交換量。陳女士可以通過食物份數換算,確定攝入量,避免了食譜的單一性。記者看到,食譜包含了谷類、豆乳類、魚肉蛋類、水果類、蔬菜類、油脂類,十分豐富。
轉眼到了2024年的夏季,陳女士的同事都夸她的腰變細了,整個人看起來也更挺拔了。半年時間,陳女士減掉了脂肪,增加了肌肉量,雖然體重變化不大,但塑形效果顯而易見。陳女士笑著表示,他們夫妻二人,雖然是運動“小白”,卻幾乎沒走彎路。“有醫生管著,不管是運動,還是吃東西,我們都覺得很有安全感,瘦得踏實。”
△居民在接受評估
“寶藏健身房” 每天約30人來運動
在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運動促進健康站,除了周日,每天都有約30人來打卡,有年輕人利用午休時間健身,也有老年人到這里來鍛煉身體。66歲的張阿姨在跳舞時扭傷了腳,就近來治療。“您有空可以到這里來運動,既能避免運動損傷,還能控制血糖血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12年的張阿姨聽了醫生的建議,便每周來鍛煉。一段時間后,她的空腹血糖從8.11mmol/L降到了6.9mmol/L,血壓也下降了,她開心地表示,自己吃的藥都比以前少了。
不管是慢病人群,還是健康人群,越來越多人走進社區醫院里的“寶藏健身房”。張先生的成功瘦身吸引了不少同事,中心推出的午間和夜間運動門診,也滿足了“上班族”的時間需求。張阿姨帶著姐妹團,每天準時打卡健身。在運動門診上,醫生會給大家先進行運動風險評估,包括體質測評和醫學檢查,排除運動禁忌證后,進一步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我們老年人鍛煉,可選擇的方式本來就少,也怕傷著關節,這下好了,都交給醫生安排。”
慢病管理中心主任許麗介紹,從2021年9月至今,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動干預服務18966人次,其中慢病運動干預服務15669人次,體成分測試8834人次。在這里,不少慢性病患者運動干預1個周期后血糖、血壓、血脂得以改善、體重減輕,有的甚至減少或停止慢性病用藥。科學的運動干預幫居民贏得了健康,同時也節約了醫療費用。
醫學團隊助力 社區醫院健身更有性價比
社區醫院的健身房,為什么吸引了這么多人?其實,這是體衛融合的成果。有的人害怕運動時出現損傷,有的人擔心健身減肥會反彈,還有基礎病患者為避免加重病情不敢健身……當運動方案有了醫學團隊加持,更多人開始了自己的健身計劃。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慢性病管理中心、全科醫學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等科室進行整合,培訓了省運動處方師、營養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健康管理師、康復運動治療師等多類型人才,組成了一個既有運動鍛煉知識技能,又有醫學背景素養的高素質團隊。
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占地面積130平方米,擁有11臺先進運動促進健康方面的儀器設備;智能化信息數據評估系統生成個性化運動處方,居民刷個卡,就能自動設置運動量;可穿戴設備監測運動者的心率等健康指標,如果有異常,中心大屏立即發出警報。此外,考慮到“上班族”工作忙,中心還推出了午間和夜間運動門診。“我們配備專業人才和設備,同時進行智能化安全風險監控,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運動健康干預,讓居民動得放心,動得健康。”該中心副院長陳寶宜說。
記者了解到,邁皋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是江蘇省第一批建成街鎮級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站的社區醫院。“我們在2018年,便開始探索將運動與慢病管理相融合。”陳寶宜介紹,近幾年,運動促進健康中心的服務對象已經從常見慢性病、運動損傷等患者,擴展到全人群,健康人也能獲得運動預防干預。
今年培訓 300名運動處方師
體衛融合的本質是將體育資源、技術與衛生資源、技術進行融合,運用運動和醫療相結合的方式,形成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發揮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科學。居民逐漸感受到運動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科學運動才能事半功倍,運動成為防病治病的良醫,來到居民的家門口。
2021年,南京市雨花臺區岱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運動促進健康站,將運動干預嵌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提供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時主動鎖定目標人群,形成“檢測—評估—指導—練習”閉環管理模式。2023年 6月21日,江蘇省體育局重大體育科研課題《精準“運動處方”促進社區慢性疾病管理的干預研究與路徑探索》在南京市棲霞區龍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越來越多的運動促進健康站在基層“開花”。
近年來,江蘇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體衛融合,聯合省體育局開展基層慢病運動健康干預試點建設和評價,培訓100名基層運動處方師,培訓72名慢病運動健康干預骨干師資,共有20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28.8萬人次提供融臨床診療、運動干預、健康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經初篩、能力測試、現場評價等環節,確認首批30個“江蘇省基層慢病運動健康干預推薦標準機構”。
下一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將深化體衛融合發展,配合省體育局持續推進省級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建設單位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體衛融合服務體系;組織開展運動處方師培訓,提供科學精準的健身指導服務,2024年培訓運動處方師300名;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運動促進健康中的積極作用;深入推進基層慢病運動健康干預試點建設,加強分類指導,聯合體育局評選一批優秀實施單位。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 梅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