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常州市市長盛蕾:以新能源之都建設引領綠色低碳轉型



實體經濟百花齊放的常州,新能源產業朝氣蓬勃,成為萬億之城背后的澎湃動能。6月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四場:以新能源之都建設引領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常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盛蕾作主發布。



萬億之城如何來?

看“三組數據”“四張答卷”

近年來,常州圍繞“強富美高”美好藍圖,聚焦“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常州以全省4%的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貢獻了7%的財政收入和8%的經濟總量,2023年高質量邁入了GDP萬億之城,在26個萬億之城中人口最少、人均GDP排名第六位。



盛蕾表示,過去五年,常州發展可以用“三組數據”“四張答卷”來體現:“三組數據”是GDP增長50%的同時,單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一;工業規模實現了翻番,而PM2.5絕對值下降了4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三成,城鄉收入比大幅縮小。這“三組數據”折射了常州高質量發展的努力追求。

“四張答卷”,第一張答卷是厚積薄發的“產業答卷”。常州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不動搖,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全省第一,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工業大獎數全國同類城市第一。形成了智能制造裝備、新型碳材料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5個產業集群接續步入千億級,新能源產業成了最靚麗的一張產業名片。

△常州“兩湖”創新區 常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第二張答卷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答卷”。常州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56.2%,R&D經費支出占比提升至3.4%左右。上市企業即將突破100家,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5000家,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達1380人,連續10年全省第一。常州三年建成人才公寓11.77萬套,對青年人才給予生活居住雙資助,讓青年英才“拎一個包來、安下一個家、共建一座城”。

第三張答卷是綠色低碳的“生態答卷”。常州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占比80%以上,太湖湖心區水質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佳,PM2.5絕對值排名、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均達近十年最好水平。深入開展“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常州城區 常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第四張答卷是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常州堅持“全生命周期、全領域覆蓋、全人群共享”理念,打造了“常有善育、常有優學、常有健康、常有頤養、常有安居、常有眾扶”“六個常有”民生名片,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三次獲得“長安杯”的設區市,讓全體市民在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中共享高品質生活。


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做好四方面工作

“常州土地空間較小、資源較少,必須一以貫之、腳踏實地的走好內涵式發展之路。”盛蕾表示,常州將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握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精髓要義,不斷突破既往、超越自我。

一是在建設新能源之都中塑造“常州優勢”。常州緊跟國家戰略,十年磨一劍深耕新能源產業賽道,以產業優勢塑造了優勢產業,以新能源之都的全方位崛起支撐城市能級的持續性躍升,2023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7680億元,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98.9%。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三、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理想汽車 理想汽車常州制造基地供圖


盛蕾說,“平均1秒鐘,常州燈塔工廠產線上,就有一塊動力電池下線;平均40秒鐘,理想汽車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就有一臺新能源車下線;在以常州整車基地為半徑的長三角區域,實現了3小時之內鄰里鏈上配套。”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了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常州聚焦“發儲送用網”產業生態全鏈條,不斷強鏈補鏈延鏈、集聚集群集約、做強做優做特,朝著萬億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奮進。

理想汽車 劉暢 攝


二是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彰顯“常州價值”。常州以“咬定青山”的定力,扎根實體經濟,構建了以10大先進制造業集群、28條重點產業鏈為支撐的“1028”產業發展體系,厚植新質生產力沃土。以“滾石上山”的韌勁,聚力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龍城實驗室、龍城科創學院和龍城金谷,三個以常州古稱“龍城”命名的創新載體正加速集聚技術、人才、資本等關鍵要素。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連續二十年開展科技長征,建設常州科教城這個“創新之核”,形成了“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協同創新模式,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搬上“貨架”。

三是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常州擔當”。常州與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是長三角地理幾何中心。常泰長江大橋即將開通,常州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將更加凸顯。“公鐵水空管”運輸方式在15分鐘內就能完成轉換,全社會物流成本占比12%,低于全國全省平均。常州以完備的工業體系為滬寧杭三大都市圈提供承上啟下的配套支持,成為長三角智能制造的“傳動軸”。深度融入一體化的常州,必將成為長三角中軸崛起的戰略支點。

四是在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中體現“常州溫度”。民營企業是常州發展的主力軍。民營市場主體占比達97%,貢獻了90%以上的科研投入、80%的稅收、70%的投資和60%的進出口。過去的常州是民族工商業發祥地,全省第一張個體戶營業執照、第一家私營企業都出自常州。常州將進一步破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通過“一網通辦”“非申即享”“拿地即開工”等更加優質的政策服務,讓企業感受“速度”與“溫度”。



“萬億之城再出發,我們將永不懈怠、永葆銳氣,與時俱進、加壓奮進,展現出一個奮發有為、奔騰向前的常州。”盛蕾表示,全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為江蘇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多常州貢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文 牛華新/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