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古城,活力四射。
白墻黛瓦、吳儂軟語、小橋流水……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歷史與現代在此交融生輝。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姑蘇古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詳細聽取蘇州古城保護及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情況匯報,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制作,體驗年畫印刷,留下“到處都是古跡、名勝、文化,生活在這里很有福氣”“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的深情囑咐,為蘇州的古城保護指引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供了遵循。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奮進。
一年來,姑蘇區充分發揮千年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扛起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責任擔當,全力推進全域保護、整體保護、系統保護,堅持“中心+”“文化+”“數字+”策略,圍繞“續、多、新”三篇文章,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精細、精致、精微、精雅”目標,探索古城永續發展新路徑,打開融合發展新格局,在保護與傳承中書寫著新時代的發展答卷,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努力打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示范區,面向世界貢獻古城保護的蘇州方案。
古建老宅煥新提速
“伙伴計劃”提升保育活化水平
位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鈕家巷3號的蘇州狀元博物館是全國唯一開設在狀元故居內的狀元文化專題博物館,也是“平江九巷”的網紅打卡地之一。今天,蘇州狀元博物館在全面提升改造完成后首次亮相。改造后的狀元博物館通過各類互動多媒體、幻影成像、動畫等形式展現厚重的蘇州狀元文化,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多感官、多維度的文化交互體驗空間。
古建老宅是一座城市的獨特風景線,它們承載著歷史的痕跡,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更為古城的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一年來,姑蘇區不斷加快古建老宅煥新速度——去年9月,大儒巷54號丁宅嶄新亮相,打造為可游、可賞、可食、可沉浸體驗的蘇式生活美學館;去年12月,鈕家巷陳宅完成修繕,將與潘世恩故居及蘇州狀元博物館形成三宅聯動的太傅第文化片區;同月,大儒巷德鄰堂吳宅修繕一新,原真保留了建筑的結構、特征、形制與歷史風貌,有效提升了院落環境和空間品質……
使用是最好的保護。去年6月,姑蘇區創新推出的“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發布平臺,將古城內國企持有且可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在線發布,以公開招租、合作開發等形式進行開發利用,讓社會各界參與到古建老宅的保護和利用中,進一步加強古城保護中的文化保護傳承,著力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典范、新路徑。
一年來,依托“惠姑蘇”App,姑蘇區對全區具備活化利用條件的297處古建老宅進行全面推介,同步開展保護修繕與項目招商。“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已累計上線三批共47座古建老宅,類型涵蓋明清建筑、民國建筑、工業遺產等,方向涉及現代服務、文化旅游、中醫藥產業等。大量頭部企業成為“伙伴對象”,參與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為姑蘇古城內的園林古宅植入了新功能、新業態。
截至目前,中張家巷29號公開掛牌轉讓國品投資,成為姑蘇區首個稅收破億的老宅;金海華在大儒巷丁宅開設高端人文餐飲,以美食為筆,打造可游、可賞、可食可沉浸體驗的蘇式生活美學館;萬科有熊精品酒店入駐暢園,將“養在深閨”的園林打造成為居民、游客、企業共享的城市會客廳;南京寧頤實業、張家港金城投資與姑蘇區名城建設集團在菉葭巷潘宅合作建設金城頤和松茂居精品酒店;章太炎故居成為古吳軒書店;大儒巷38號古昭慶寺被打造為公共文化新空間,豐富市民、游客文化生活。最新數據顯示,姑蘇區新近活化利用的27處古建老宅已累計貢獻稅收達5億元。
城市更新古今交融
片區式改造推進古城整體煥新
姑蘇古城,城市肌理記錄歲月悠長;古巷街區,傳統現代實現交相輝映。以片區式保護更新,推進古城整體煥新,這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蘇州模式”,更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年來,姑蘇區積極開展片區化整體規劃和差異化定位設計,在保存傳統區域風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推動古城永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平江片區扎實推進平江九巷、倉街九巷城市更新項目;32號街坊定位“金融街坊”,一批金融、類金融企業先后入駐;桃花塢片區定位“館院聚集地”,持續構筑古城文化藝術新高地;虎丘片區計劃再現江南水鄉街區風貌;五卅路子城片區依托金城新村等歷史文化遺產,打造近現代歷史文化片區;南門、盤門片區打造新蘇式現代生活沉浸式展廳和江南文化現代化演繹輕生活街區。同時,姑蘇區扎實推進古城內老宅改廁、老舊住區改造等工程,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沿線街燈逐段點亮、共享單車取用點新增、港灣式停車點開辟、特色花箱優化調整、水上游線路投入試運營、樂村市集一期順利開業……作為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區之一,今年6月底,十全街片區綜合提升工程完成主街施工,街區煥新亮相。“改造一新的十全街洋溢著生機與活力,讓人耳目一新。”作為古城保護更新和網紅街區打造提升兼顧的典型商戶代表,老蘇州茶酒樓整體裝修煥新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體驗,該店負責人金洪男為街區面貌的更新提升點贊。
——作為蘇州首個開放式街區重奢購物中心,仁恒倉街位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倉街1號,毗鄰耦園、拙政園、獅子林等世界文化遺產,東鄰相門城墻,對望蘇州大學。自去年開街以來,仁恒倉街一直是蘇州城市熱門話題,其與平江路、相門城墻跨空間深度聯動,打造多個火爆全城的現象級活動IP,成為市民、游客消費娛樂以及深度體驗在地文化的首選之地。截至目前,仁恒倉街已開業品牌超120個,其中60%以上為蘇州、江蘇首店。
——32號街坊是蘇州古城傳統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中展示區域,同時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典型代表之一。一年來,姑蘇區進一步完善整個片區的整體規劃,優化整個片區保護更新的思路,以項目化逐步推進各個重點項目的落地:剪金橋巷啟動段保護更新完成;百年老店新聚豐回歸老街坊;新興青年主理人茶空間入駐;23家金融投資類企業注冊落戶;32個金融院落已導入10家金融企業……姑蘇區積極探索一個主體統籌實施古城保護、老舊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統籌各類資金、資源、資產,協同推進古城保護與更新,將32號街坊打造為“外面看起來500年,里面是5星級”的城市更新典范。
文旅融合創新出圈
“文化+”喚醒古城“年輕力”“煙火氣”
“在古色古香的老宅里,沉浸于原汁原味的評彈表演中,真是一段舒適愜意的休閑時光。”7月2日,在位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大儒巷38號的評彈書場“鴻儒曲苑”,上海評彈團演員張振陽、黃濟璠聯袂演出長篇彈詞《十美圖》。聽眾濟濟一堂,體驗蘇式生活。在書場隔壁,不少游客在桃花塢木版年畫展示銷售中心“一團和氣”館中,印一幅年畫,選一件非遺文創,喝一杯“一團和氣”特飲,沉浸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一年前,總書記來到平江路,體驗了年畫印刷‘一團和氣’。此后,桃花塢木版年畫受到了市民、游客的極大關注。對于一項非遺技藝傳承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開心、備受鼓舞的事情。”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喬蘭蓉說。
承文脈、傳古韻、涵精神。一年來,姑蘇區積極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新路徑,以文商旅產業為核心主導產業,通過發展數字經濟、網紅經濟、直播經濟、首店經濟、特色經濟等,提升載體品牌影響力,打造“文化高地、旅游勝地、消費福地”;通過古城保育活化、空間品質提升等舉措,不斷增強古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有效互動;創設“文化+”新場景,依托古城豐富的文旅場景資源,利用數字技術、沉浸式演藝打造一批文旅消費新場景,喚醒古城街區的“年輕力”和“煙火氣”,點燃古城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爆發點。相關數據顯示,一年來,僅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就累計接待中外游客約3200萬人次。
一年來,姑蘇區聚焦“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的發展理念,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開發“十全子城”等15個創新旅游圈,推出十全河至官太尉河水上巴士、中張家巷河水上游線;觀前、石路和南門盤門三大商圈提質升級,胥江龍湖、仁恒倉街、金地廣場等商業綜合體相繼開業、差異發展;相門城墻光影秀、法國時尚品牌AMI時裝秀、劇游宇宙沉浸式娛樂基地,讓相門古城墻成為姑蘇潮流文化新地標;酒店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潘宅引入“金城頤和松茂居”精品酒店項目,探索“資本+品牌+載體”的創新合作模式;方宅、董氏義莊引入萬豪傲途格精選酒店項目。古城精品酒店節假日期間入住率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