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9月6日消息(記者王錫斐)“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這是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新生孫成洋對自己過去一年支教生活的總結。
2023年8月,孫成洋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擔任南京郵電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他所在的甘肅小分隊一行4人踏上了去往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站兒巷鎮九年制學校的支教之旅。“我的指導員經常和我們分享他支教的故事,還給我們看孩子們給他發的信息,感覺很有意義。”受老師影響,孫成洋對支教充滿期待,經過層層選拔,終于如愿以償,孫成洋坦言激動的同時也有些忐忑,“自己也是學生,不是學師范類專業的,怎么做好老師?也是沒有底的,幸好去之前有一系列專業的培訓。”
如果說專業的培訓給了孫成洋底氣,那么徹底讓他毫無顧慮的還得是朝夕相處的孩子們。“來到支教學校后,我發現這些大山里的孩子,與我想象中西部地區的孩子們不一樣,他們很樂觀,很愛笑,單純、熱情。”孫成洋清晰記得第一天報到時的情景,“報到時,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好奇、熱情,‘老師,你從哪里來?’‘老師,你是哪個大學的?’‘老師,你多大了?’……問題一個接一個,氣氛特別融洽,也就在那個時候,我真正完成了從學生到支教老師的角色轉變。”
孫成洋在這所學校擔任三年級班主任以及一、三年級數學老師,對于理科生來說,教數學并不難,但做班主任就不一樣了。“班主任的事比較雜,要管理方方面面,他們上其他課的時候,我也會在走廊看看,就和我們上學時班主任檢查我們一樣,發現有上課不認真的,我也會用眼神示意他們。”在孩子們身上孫成洋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也更加體會到當初老師的良苦用心。
學校的孩子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們照顧上學,他們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尤其是科學技術,孫成洋帶他們一起制作橡皮筋動力飛機,一起放飛孩子們親手制作的成果,“盡管有些飛機不是那么完美,但每一個孩子都努力地、勇敢地去放飛它們,無比的開心。”在孩子們身上,孫成洋看到了不怕困難的勇氣,永葆熱情的生活態度,這也給了他前行的動力。
快要離開站兒巷的那幾天,有很多家長專門帶著學生到辦公室和老師告別,“有位學生的奶奶拉著我的手說,‘老師,我不會講話,感謝您一年來對孩子的幫助和對他行為習慣上的影響。’特別淳樸。”孫成洋說,讓孩子們喜歡,讓家長們認可,是他支教一年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支教一年,孫成洋一行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留下了無數不輟不休的足跡,他們用相機,定格了無數精彩感動的瞬間,也在心底珍藏了無數悄然劃過的感動。如今,回到校園成為新同學,孫成洋告訴記者,他會帶著和孩子們“一起努力,一起閃閃發光”的約定,在學習科研中積極進取,在志愿服務中發光發熱,努力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