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個月,江蘇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隨著江蘇外貿發展的產業體系完備、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出口商品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勢不可擋,產業優勢已成為鍛造外貿國際競爭力的強引擎。
今年前10個月,江蘇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61萬億元,同比增長7.6%,增幅較全國高2.4個百分點。增長的背后,是來自機電產品強勢出海的硬支撐。前10個月,江蘇出口機電產品2.04萬億元,增長9.3%。
得益于蘇州穩定的新型顯示產業鏈優勢,一臺液晶顯示面板有14大類130多個零件,近七成實現了本地供應。在蘇州工業園區這家液晶顯示面板企業研發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對22寸到75寸不等的各類液晶顯示器面板進行性能檢驗、測試。針對不斷擴大的電競市場,企業新推出了HVA電子曲面競技屏。該產品憑借其8K高分辨率、miniLED新一代顯示技術及低能耗環保等技術優勢,在業內實現了性能領先,受到韓國、越南、埃及墨西哥等海外客戶的歡迎。今年前10個月,企業出口產品貨值超55.6億元,同比增長24%。
蘇州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關務經理盧鈺說:“從電視到顯示器到電競,都會有一個增量。在傳統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興的外貿市場,今年1到10月份,我們公司出口非洲同比增長189%以上?!?/p>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駐唯亭辦事處監管二科科長韓振榕說:“電子信息產業是蘇州工業園區支柱產業。我們充分調研電子信息企業面臨的痛點堵點問題,提供7×24小時預約查驗服務。今年1-10月,園區計算、通信和其他電子制造業出口額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37.2%。”
今年以來,江蘇船舶產業也一直表現亮眼。搶抓新一輪船市大周期啟動的機遇,造船企業瞄準低碳環保新趨勢,在LNG(液化天然氣)、甲醇等清潔能源高端船舶領域再創佳績。
走進靖江造船基地,碼頭上正在建造的是LNG運輸船。這位船舶建造師告訴記者,LNG運輸船是世界公認的三大最難建造船型。它的整個貨艙如同暖瓶內膽一樣,承載和直接接觸超低溫液化天然氣的鋼板厚度僅有1厘米左右。一個貨艙有2萬米長度的接縫,焊接時必須保證零漏點零缺陷,這無異于在宣紙上施工。
江蘇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LNG、CCS總建造師廉寶剛說:“船體的碳鋼不能夠承受﹣163℃的低溫。如果接觸了,船體鋼板會產生裂紋,就造成船損的事故。防止液態天然氣滲透到下部與船體的鋼板接觸,必須保證整個所有焊縫的連續性、密閉性?!?/p>
目前,這艘LNG運輸船建造周期已經過半,將于明年底交付,這也是國內首艘民營企業建造的大型LNG船。敢于造世界最難造的船,底氣來自江蘇通泰揚地區形成的集研發、設計、材料、設備、服務等于一體的完整配套體系,助推船舶產業產品正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雙高”方向升級。前10個月,江蘇船舶出口增長63.2%。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程俊杰說:“江蘇機電產品的傳統進出口優勢有了新亮點,是技術創新優勢、產品規模優勢、產業鏈群優勢、高性價比優勢的綜合集成,也是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時空短評:“鏈”接全球 塑造外貿競爭新優勢】
前10個月江蘇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江蘇同期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外貿進出口增幅,這是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外貿大省“勇挑大梁”的重要體現。好成績從何而來?透過一系列變化可以發現,江蘇各地政府在打造產業鏈集群優勢上“很用心”,企業也“很爭氣”,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才鍛造出了外貿增長的“爆發力”。尤其讓我們欣喜的是,很多民營企業在各自賽道上,錨定“專精特新”加速前行,用技術高、質量好的“拳頭”產品,在國際貿易諸多不確定因素中,贏得了具有確定性的訂單和市場。這正是江蘇外貿保持較強的韌性和增長動力的源泉所在、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