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化市憑借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秉持向“新”而興、化“綠”為金的核心理念,積極推進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多元化、高質量增長,更描繪出一幅幅絢爛多彩、生機勃勃的發展新“豐”景。
科技引領,重塑田野希望
興化市自古以來便是“魚米之鄉”,如今正全力推動農業的全面革新。在這片田野上,科技創新的火花不斷碰撞,智慧農業的浪潮洶涌澎湃,傳統農業與加工業深度融合,共同編織著興化農業轉型升級的壯麗詩篇。
興化市堅持穩產保供,確保糧食安全。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興化市2023年糧食總產量逾25億斤。為實現優糧優儲,興化市不斷提升倉儲設施現代化水平,全市完好倉容達138.45萬噸,現代型倉儲設施覆蓋率達98.47%, 容量達69.60萬噸。同時,興化市還積極推廣優質稻種,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確保糧食安全。
興化市以河蟹、淡水魚、小龍蝦等為主導產業,全力構建“五大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構建、延長和提升,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興化市是全國最大的蟹產區,也是最大的優質蟹源供應縣(市),全國每8只生態蟹就有1只來自興化。
近年來,興化市還積極推廣蝦蟹混養“興化模式”,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養殖效益。在千垛鎮陳楊村,駐村工作隊計劃打造特色水產(螺螄)育苗研發基地、螺螄主題民宿等一系列精品子項目,預計每年可以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5萬元,還能帶動3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興化市注重三產融合,堅持項目和企業一體推進。通過構建“2+N”農業全產業鏈,興化市已建成國家香蔥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并涌現出一批省級農業全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骨干企業。
生態優先,共筑綠色家園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綠色發展,是興化市在城市建設中的核心理念。興化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典范城市。
近年來,興化市積極推進生態河道整治提升行動,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暢通、岸坡整治、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措施,打造人水和諧的“魚米之鄉”。在沙溝鎮,鎮黨委、政府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生態管控區范圍內退漁還湖工作,生態修復水體,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該鎮還高標準開展生態河道整治提升行動,對境內的子嬰河、李中河、潼河、沙黃河等省市級“生態型”樣板河道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精細化打造,逐步形成“一河一路一景”新格局。
同時,興化市注重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動主導產業提質、特色產業擴面。沙溝鎮沙北、水金等村建設生態漁業養殖園區,生產綠色無公害淡水產品;官河、斜溝等村積極探索“蝦藕共生、田溝共作”生態復合型種養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此外,興化市還積極培育健康食品產業,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將健康食品產業打造成為當地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在興化經濟開發區,伽力森主食企業(江蘇)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黃油生產基地,日產黃油達70噸;安井食品自2011年落地興化以來,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速凍調制食品生產基地。
融合創新,點亮鄉村未來
近年來,興化持續挖掘垛田菜花、森林湖泊、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不斷描繪鄉村振興好“豐”景。
千垛景區是興化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佼佼者。這里每年種植上千畝菊花和油菜花,其中,千垛景區菊花核心面積1000多畝,除了觀賞菊外,景區還種植了大量的經濟菊,經過加工制作以后,可以作為茶飲原料和藥品原料。按照不同品種,每畝可以采摘1.4噸到1.8噸菊花。日前,景區菊花已采摘400多畝,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給周邊村民增加了務工收入。
菊花盛開時節,也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季節。今年9月28日,興化市通過打造“品蟹賞菊”旅游季,推出“德勝湖”螃蟹宴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此外,千垛景區還推出了水上森林、荷塘月色等特色旅游項目,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感受濃厚的鄉村文化氣息。
除了千垛景區外,興化市還積極推進其他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在沙溝鎮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打造古法捕釣“十八幫”漁事體驗區,挖掘傳承特色“漁文化”;在大縱湖景區推出濕地生態游等項目讓游客感受濕地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興化市持續放大生態效應,不斷完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興化市負責人表示,興化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精心打造“春看菜花、夏賞荷花、秋品菊花、冬覽蘆花”四季花海旅游品牌,深入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發展形成有內涵、有特色、有效益的文旅產業片區,探索出一條鎮村集體、國企民企以及老百姓共同富裕的興化文旅融合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