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常州:“撥投結合”打造“智”造新引擎,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探索院地合作的方式,發揮科創資源地圖引導作用,助力常州高質量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是當初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天寧區政府共建常州創新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常州中心)的目的。正式運營2年多來,常州中心以實干踐行初心,在常州蹚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截至今年12月,常州中心共為常州推薦“撥投結合”項目20個,科技招商項目31個,引進8家企業進駐中心,成功建成企業聯創中心21家;通過走訪企業,促成有效合作12項,技術服務合同金額782萬元。


服務地方產業技術需求

服務產業發展,首先要了解企業需求,但企業愿意掏錢來解決的技術需求,才是“真需求”。

“我們對常州企業進行了大量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他們的技術難點,再提供個性化服務。”常州中心主任谷行楗說,近兩年來,常州中心常態化走訪調研了我市100多家龍頭企業,挖掘有效企業技術需求48項,先后組織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有機功能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等省產研院體系內研發載體,與需求企業有序對接,累計開展44場線上線下對接交流會,促成12項創新合作。截至今年12月,省產研院已與我市76家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征集提煉企業真需求作為課題,精準對接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聯合攻關破解發展難題。

作為制藥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創志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是常州中心重點服務的企業之一。去年11月,在常州中心的牽線搭橋下,該公司投入100萬元,與江蘇大學在“中藥制備流化床噴霧系統設計”等多個項目達成了技術合作。同時,企業與省產研院共建了“JITRI-創志科技聯合創新中心”,推動制藥工藝的創新升級。目前,創志科技與江蘇大學創新性地開發了中藥噴霧液滴的深度學習分離和追蹤算法,通過不同溶液和不同噴嘴超800組測量數據,構建了完整的噴霧特征圖譜。基于顆粒動力學和液滴干燥模型,實現了包衣層形貌和制粒團聚體結構的數字化仿真。

在常州中心的對接協調下,今年7月,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趕赴南通,與集萃先進纖維材料研究所進行合作交流。目前,雙方正在共同籌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


促成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背靠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這個“金礦”,常州中心放大資源效應,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推動先進的科技成果在常州轉移轉化。

今年11月6日,常州扶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脫胎于普通的產品焊接業務公司,新成立的扶上科技進一步向焊接技術的深度研發和專業人才培養領域拓展。這一切,都得益于常州中心的專業指導。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這家企業處在轉型的關鍵時刻,有技術,有人才,但市場太‘卷’,必須要找準轉型的方向。”常州中心業務經理呂涵雨說。

為此,常州中心組建了一支由行業專家、資深顧問組成的導師團隊,對原公司進行全面“診斷”,并提供“一對一”的創業指導服務。目前,扶上科技又成立了“焊接技術研發中心”,致力于新材料焊接工藝、智能焊接裝備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同時,企業還開設了焊接技能培訓學院,為行業輸送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形成了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全產業鏈生態。

對前瞻性引領性技術創新項目實施“撥投結合”模式,是近年來省產研院探索實施的新做法,可以破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常州中心“慧眼識珠”,在地方積極拓展應用,讓更多前沿成果通過“撥投結合”落地常州。

2023年,中國科學院電工所趙峰教授帶著“基于SIC的高頻電力電子變換器”項目,來江蘇尋找產業化落地的機會。基于常州高端裝備制造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廣闊的市場,常州中心協調該項目落地在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區,成立國信新能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此后,省產研院與武進國家高新區達成共識,通過“撥投結合”的方式提供了1800萬元項目經費,幫助團隊承擔創新項目早期研發風險。目前,項目團隊已經攻克了全SIC控制器的多項技術難點,實現了100Khz的高頻驅動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截至目前,圍繞前瞻性技術布局與未來產業培育,常州中心為常州推薦的20個重大技術創新“撥投結合”項目中,已有7個在常州落地,覆蓋新能源、先進材料、合成生物等領域。


培養產業創新高層次人才

人才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主體。

依托長三角國創中心和省產研院的強大平臺,常州中心“穿針引線”,積極“引流”,為常州培養更多產業創新高層次人才。截至目前,省產研院聯合南大、河海、中科大、哈工大等重點院校,深入常州本地企業之中,以“產業真需求、技術真難題”為課題,聯合培養567名集萃研究生,其中碩士研究生396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博士后29人,有效解決了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于產業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近三年來,常州中心還聯合常州大學,與江蘇產研院體系單位合作培養研究生63人。其中,常州大學與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4名碩士研究生,正在企業進行“基于生物燃氣和綠氫的生物甲醇制備聯產有機肥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攻關。該項目針對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處理及新能源就地消納問題進行科技攻關,開發新的技術裝備和大數據監管平臺,實現農業廢棄物低碳高值化利用的目標,可綜合減排二氧化碳3萬噸/年。省產研院則已與常州大學共建了“江蘇省技術轉移(常州大學)研究院”,讓人才培養制度化、可持續化。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