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江蘇各地企業鉚足干勁忙生產、趕訂單,處處活力滿滿、熱氣騰騰,奮力實現“開門紅”。
【江蘇首個大規模光伏制氫研發測試平臺在張家港竣工】
近日, 氫能產業的領軍企業——國富氫能的分布式光伏及綠電制氫研發測試平臺在張家港竣工,并順利通過并網發電驗收。在該企業的三期工廠內可見,5.2萬平方米的屋頂上,光伏板整齊鋪開。項目直流側總裝機容量6950千瓦峰值,首年產綠電695.2萬度,平均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133噸。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朝說:“這個平臺對于整個光伏制氫進行了實證的驗證,為國富氫能乃至整個氫能行業制氫領域的實質性的研發測試和材料迭代的驗證提供了一個基礎和平臺。”
項目的投運將為氫能行業綠色發展與變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本,也將助力張家港加速打造“氫走廊核心點”,力爭到2026年集聚氫能企業超100家、年產值超300億元。
【南通紡織企業跑出新年“加速度”】
放眼江蘇,重點項目加速推進,企業也正開足馬力忙生產。在位于南通的江蘇斯得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裁剪車間,自動拉布機高效運轉。自上新套件類、芯被類自動化生產設備以來,該企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紡織品套件從原先每年生產90萬套提高到現在的130萬套左右。新的一年,公司將在酒店布草智能新材料領域不斷探索,全力拓展外貿份額,努力尋求創新發展之路。
江蘇斯得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施衛說:“現在,我們要進一步要開拓外貿市場,這是我們2025年的重點,要把20%提高到30%、40%。”
【南京打造數智化綠色企業 產品訂單紛至沓來】
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企業生產質效齊升,產品訂單也是紛至沓來。南京云海輕金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鎂合金,由于成本相比于鋁合金更具優勢,正成為生產汽車、無人機等輕量化材料的首選。在企業生產線,4臺機器人協作,實現從原料抽取到壓鑄、切邊、取出等工序全自動化。
南京云海輕金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章韜說:“相較于傳統壓鑄方式,半固態壓鑄技術具有高效、優質和環保等優勢,每塊零部件半成品的生產時間從原來的100秒縮短到50秒。”
企業同時打造的數智化綠廠,還上線了先進制造業管理系統,可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目前,企業部分訂單生產計劃已排到2026年;新能源汽車電驅、機器人殼體項目正在研發中,預計明年投產,將進一步拉動南京溧水區規上工業產值再上新臺階。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葉蓓蓓 供片臺/蘇州臺 南通臺 南京臺 張家港臺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