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菲 圖/玉峰鹿鳴工作室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3%。過去這一年,國家郵政局聚焦“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更好賦能實體經濟發展。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快遞行業在技術創新、網絡布局優化、綠色低碳發展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持續推進行業生產組織效能提升。加強技術創新是關鍵,快遞業更“智慧”,積極布局無人車、無人機、智能分揀等先進技術設備,可以有效提高分揀、配送等環節的效率。中通快遞上線智駕無人車運營平臺,直連40多個城市超100個網點,監管在用無人車超過200輛。順豐投用冷鏈無人車,提供24小時運力,實現生鮮水果的高效轉運。快遞企業優化物流網絡布局,合理規劃配送路線,縮短運輸距離和時間,大大提升配送速度和準確性。在生鮮和冷鏈物流領域,注重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供應鏈的協同效率大大提升配送時效和客戶體驗。
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近年來,我國縣鄉村寄遞服務網絡加快健全,農村地區的寄遞服務網絡和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農村市場成為郵政快遞業新的增長極。在農村地區,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既便利農村地區群眾網購,又讓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通“百姓餐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郵政快遞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通過快遞服務網絡的下沉,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購買到各種商品,同時,農產品也可以通過快遞渠道快速地銷售到全國各地,這不僅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為快遞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大力推動物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快”出新速度,也要“遞”出長效益。如何實現快遞包裝的綠色化、可循環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國家郵政局等部門正在積極推廣快遞綠色包裝,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材料和可降解包裝,減少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促進包裝減量化、再利用,以實現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發展。京東物流通過推出“青流計劃”,在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等多環節取得突破,累計使用循環包裝箱超過2億次,中轉袋使用率已達100%。順豐在浙江義烏、安徽合肥、福建泉州等12個物流園區內建設光伏發電站,推動物流園區綠色轉型。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減少快遞行業的碳排放,也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是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它不僅促進了消費市場的繁榮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面對挑戰,快遞行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