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擔當與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奮進之筆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新圖景。站在新的起點,泰州市委市政府吹響了泰州再出發的號角,明晰新定位、拓展新空間,持續攻堅突破,著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力爭“十五五”末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全面提升產業能級、城市能級。
打造中部支點
構建“大海新晨”現代化產業體系
泰州的傳統產業貢獻了規上工業65%的產值、53%的利潤和大量就業機會,是產業發展的“基本盤”。
“當前,泰州正處于轉型出關、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勢在必行。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系統部署新質生產力發展,謀劃展開‘產創融合’工作布局,梳理形成‘圍繞產業抓創新’‘圍繞創新抓產業’兩條路徑。”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如是說。
推動產業能級邁上新臺階。聚焦更高“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含新量”,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力、核心競爭力的“中國藥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船都”,成為長三角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石。
興化海洋裝備用特種合金材料及制品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海陵晶硅光伏、靖江新能源裝備能源管理系統零部件、姜堰高性能新型耐火材料等,累計8個集群先后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不斷擴大的產業集群影響力,凸顯產業進階的突破性姿態。
“我們將推動完善大健康產業制度供給體系,用好設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母基金,深化合成生物省未來產業集聚發展試點,主動擁抱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打造‘大海新晨’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介紹說。
推動優勢產業由局部優勢向整體優勢跨越、由一般優勢向明顯優勢跨越。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深耕生物醫藥“4+2”產業細分領域,突出規模化、品牌化、綠色化方向,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著力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招引建設一批優質項目,創新打造一批應用場景,上爭落戶一批國家試點,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同時,強化大健康產業與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間的聯動耦合,實現鏈式集聚、裂變升級,構建具有鮮明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挺起中部支點的脊梁。
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科技與產業供需對接、合理匹配。“支持各園區立足自身比較優勢、聚焦細分產業賽道,建設有強勁支撐力、競爭力的創新平臺,形成‘一園區一高端平臺’格局。”泰州市科技局局長賀駿介紹說,泰州將不斷豐富科技招商模式,用好泰州產業研究院、離岸創新中心等關鍵平臺載體,天使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關鍵金融工具,產業鏈、創新鏈圖譜等關鍵數據要素,引進一批高“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項目。
建設幸福水城
“江河湖海”交相輝映
如果說產業是激昂、恢弘的交響曲,那么幸福水城則是婉轉、悠揚的小調。泰州市委市政府發出最強音,以“江河湖海”的交相輝映,把一個生活富裕、美麗宜居、活力迸發的幸福水城照進現實、帶向未來。
黃金水道是得天獨厚的發展資源。作為全省長江岸線、深水岸線最長的縣級市,靖江充分釋放臨江近海、水陸聯運、承南接北的區位優勢,統籌優化沿江產業結構。抓緊抓實高技術船舶、不銹鋼深加工、航空結構件、液體火箭發動機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為“大海新晨”構建“海陸空天”的強勁支撐,建設產業先進、興旺發達的現代化濱江城市。
以千年鳳城河為內核,建設商貿繁榮、人文薈萃的中心城區。海陵區委區政府積極圍繞首店、首展、首秀培育首發經濟,解鎖新場景、新模式和新業態,有效契合當前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新趨勢;實施“最泰州·公共文化特色空間”計劃,活化利用城中、涵東、涵西等歷史文化街區,帶動十勝街、鐘樓巷等出圈出彩,營造“塵世幸福多”的生活氛圍。
錨定“長三角獨具魅力的公園城市、知名的療愈康旅目的地、幸福城市的生動樣板”目標,姜堰區委區政府堅持農文旅資源連片開發,以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目標,加快建設溱湖洲際度假酒店、阿派朗創造力樂園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做強“樂學溱湖灣”研學旅行IP,打造原生態、高品質、特色化的魅力溱湖灣,堅持和美鄉村連片建設,打造風景秀麗、生態優美的康養名城。
翻開幸福畫卷興化篇,綠色映入眼簾。“不只在垛田花海,我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廣的視野打造更多‘全省樣板、全國亮點’,全力形成綠色發展‘興化樣本’,不斷擦亮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鮮明底色。”興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方向,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著力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叫響“江蘇大公園”品牌。同時,推進全域旅游,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和區域性民宿管理服務平臺,拓展國有企業、鎮村集體和當地百姓共同富裕的發展路徑。
提升人文“三水”
讓城市更有品質更顯氣質
從江、淮、海的“自然三水”,到水滸、水墨、水袖的“人文三水”,泰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文旅資源豐富交融。泰州提出,推動人文“三水”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泰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芳華。
該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文化遺產旅游、紅色旅游、民俗體驗游等提質發展,培育壯大健康旅游、工業旅游、賽事旅游等新興業態,創新推出更多的文旅產品、更優的旅行環境、更好的旅游服務,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旅游發展內生動力,擦亮“泰州泰美 泰想你來”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到泰州感受歷久彌新的城市氣質和神韻魅力。
“用文化的視角去謀劃提升、用產業的思維去策劃營銷,將鳳城河文化核的內涵與價值根植產業版圖,助力文化‘軟實力’成為產業‘硬支撐’。”泰州文旅聚焦“城河空間聯動”“文化保護創新”“產業價值挖掘”,在文化產品設計、文化場景營造上形成核心競爭力和高辨識度,精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泰州梅蘭芳京劇團成立一年以來,走到傳承弘揚京劇藝術的前臺,在“主場”當“主角”、挑“大梁”,擔當城市文化“使者”。“我們將以《梅蘭芳·丹桂記》為起點,謀劃打造梅蘭芳主題戲劇,力爭3至5年內推出《梅蘭芳》系列三部曲以及獨具泰州特色的梅派精品劇目,打造‘叫好叫座’的文藝精品。”京劇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只有挖掘歷史樹正氣,深入民眾傳演藝,創作樸實有內涵,通俗有趣味,高雅不脫俗,才能贏得百姓的掌聲和笑聲。”湖潤鄉土文化藝術團團長周桐忠說,作為扎根沃土的基層藝術團,他們推出《遠去的吆喝聲》《蘇中紅嫂》《老家的端陽》等作品,并登上了央視舞臺,“我們將繼續努力,以百姓視角,講好‘三水’故事。”
做強泰有引力
讓“年輕泰”更具“活力范”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興。只有構筑起強大的城市引力場,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集聚人氣、匯聚人才。
“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就做好‘人’的文章專門闡述,充分表明了市委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泰州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緊扣“做強泰有引力”,大力推進“聚泰”三年行動計劃;用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重要抓手,健全人才“引育管用留”機制,深入實施“梧桐專項”,拓展“泰州日”活動,打造更具辨識度、更有影響力的人才生態,不斷擦亮“泰有引力、愛才之州”人才工作品牌,讓“年輕泰”更具“活力范”。
“作為聯系青年最緊密的橋梁和紐帶,我們將圍繞‘聚泰’行動目標,深入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團市委書記錢琨表示,將統籌多方力量推進“十五五”青年發展規劃的謀劃,做好青年友好的頂層設計。針對高校學生、青商青創、高層次青年人才等定制專屬組織載體,通過“來留回”的激勵、“訓育賽”的扶持、“產學研”的合作,凝聚青春聚泰的共識。聚焦青年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共情能力,加強服務集成,在“落腳地”“朋友圈”“另一半”等“關鍵小事”上發力,讓青年感受到城市的“友好溫度”。
“產業發展、幸福生活、文化底蘊形成強大的引力場。作為根植泰州的本地院校,將自覺成為留泰宣傳大使。”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校企融合,培養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大批高技術技能人才,用事業吸引人才,加強人才政策宣傳和引導,講好泰州的文化故事,用幸福水城的幸福感、歸屬感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