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13歲的小何(化名)精神殘疾并伴有身體殘疾,由于特殊原因,由75歲外婆一人照顧。2023年,江蘇鎮江潤州區和平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運用園藝療法,針對街道18周歲以下精神障礙困境兒童,實施“和”苗小菜園精神康復項目,小何成為該項目的服務對象。
兒童友好正成為
城市的美好底色
除了定期邀請小何參加園藝、手工、藝術等實踐活動,幫助他融入小集體,適當建立朋輩關系,培養動手能力,項目還為小何提供了個案服務。通過轉介醫療資源、鏈接心理咨詢師等,為小何提供康復服務和心理支持。
“現在孩子可以自己洗澡、穿衣服,有時還幫我做點家務。性格也開朗了很多,自信了很多,在去年潤州區殘聯舉行的殘疾人藝術比賽中,孩子還代表社區參加了比賽……”說起小何這兩年的變化,外婆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兒童是希望和未來,在鎮江,兒童友好正成為這座城市的美好底色。截至目前,兒童關愛保護體系逐步健全,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實現全覆蓋,有力推動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化”轉型。全面落實困境兒童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目前鎮江集中供養孤兒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3132元,較2019年提高32.5%,保障標準位全省首位。
同時,全面落實“一年兩排、季季巡、月月訪”常態化巡訪與動態核查機制,困境兒童監護職責履行率和教育保障率達100%;打造“鎮愛童享”關愛服務品牌,連續4年為2221名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購買綜合保險,累計投入資金60余萬元,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慈善救助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持續開展困境兒童全周期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流動兒童關愛服務等項目,共同為特殊兒童群體撐起一片藍天。
持續發力建設
老年友好社會環境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當前,鎮江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連續多年,市政府將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建設列入民生實事項目。在讓老年人從“吃得到”“吃得起”再到“吃得好”這件事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全市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累計建成并運營老年助餐點310個,年均服務老人逾100萬人次。為緩解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現象,持續優化養老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結構,目前,全市在業養老機構139家,養老機構床位1.75萬張,等級養老機構占比90%,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覆蓋率達100%,基本滿足全市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同時,“安康關愛行動”走在全省前列,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政府統保率達100%;完成1萬余戶居家適老化改造;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對象擴大至80周歲以上老年人。
在老年友好社會環境建設上,鎮江還擁有多個“率先”:2023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尊老金“免申即享”主動發放機制,通過流程再造、系統優化、上下聯動、部門協作、資源整合等方式,實現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申領尊老金;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落實落細養老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工作的通知》,確保養老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優惠政策落地落實……
2020年,鎮江市被民政部、財政部評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成果驗收特別優秀地區,并獲中央財政資金獎勵。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耙焕弦恍 标P乎民生、連接民心,呵護“晚晴”,托起“朝陽”,一老一小的“幸福密碼”在一個個數字里,在家門口助餐點的“暖心飯”里,在困境兒童的笑顏里,在一個個具象化的可觸可感的日常圖景里……(李翔明 記者 朱秋霞)